去密西西比河看亚洲鲤鱼(7)
龙长安
七、作客两河渔业
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阿肯色州和密西西比州从中国引进了很少的一些鲤鱼、草鱼、白鲢,鳙鱼(花鲢,俗称胖头鱼),统称亚洲鲤鱼,用来清理池塘浮生物。没料到1995年的一场洪水让这些鱼流出养殖池塘,进入河道,顺流而上。它们繁殖能力极强,数量猛增,威胁到美国本土河道物种。为防止亚洲鲤鱼进入五大湖水域造成无法控制的局面,美国联邦政府尝试过许多办法:请回了淡水鱼的天敌——鳄雀鳝。还尝试用声纳引导亚洲鲤鱼离开当地进入一个可控的水域。都收效甚微,以致亚洲鲤鱼泛滥成灾。
我2018年才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人民网-国际频道的报道:《中国女移民肯塔基办厂, 解决亚洲鲤鱼泛滥成灾难题》。看过这篇报道后再百度两河渔业,文章还不少,内容大同小异。大略是:中国女移民于泳琴2012年之前在洛杉矶从事中美贸易,听说密西西比河亚洲鲤鱼泛滥成灾,便萌生把亚洲鲤鱼卖到中国去的想法。因为沿河两岸没有冷冻厂,就举家迁到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交汇处的威克利夫市投资建厂。但事与愿违,2013年出口了50万磅(约23万公斤)的冷冻鱼到中国。由于传媒的报道,许多中国客户误以为亚洲鲤鱼在美国是免费白拿的,同时美国政府也会拨款给他们,因此大力压价。加上中国人吃鱼讲究现杀现烹,冻鱼并不行销。结果,直接亏损十几万美元,但于泳琴没有退缩,经过五年的打拚,公司成长为雇用了15个本地员工的企业,每年1000余吨的加工量。鱼头供给美国本土的亚裔市场,鱼肉出口东欧,并与当地公司合作加工鱼肉香肠和汉堡肉饼。
看了这样的报道,相信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对于泳琴这样的人油然而生敬意。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吃湘味剁椒鱼头,经常在网上购买,都是从中国运来的。小小一个鱼头加上一包剁椒一小袋调味料,要10美元,实在太贵了。于是打于泳琴的电话问她鱼头怎么卖。
于泳琴接了电话,很热情,告诉我两河渔业目前还没有开发速冻袋装的剁椒鱼头,只卖新鲜鱼头,每磅两美元。她接着说亚洲鲤鱼是个产业,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无论是买她的鱼产品还是开发新的鱼产品,不管用什么方式加入这个产业,她都欢迎。最好先到实地考察,到河面上看看鱼。并具体说了到芝加哥转机注意事项,以及公司将派车去机场迎候。我感觉她是把所有打她电话的人都当作有实力的人,都是潜在的投资者。
直到三年后这次去,我才知道那时她已在筹划亚洲鲤鱼工业园区。
我没有投资实力,也不会做鱼头生意。原以为两河渔业生产速冻的袋装剁椒鱼头,零星买些自己吃。既然没有,我就没有理由去考察。2020年我被新冠疫情滞留在国内,正好有朋友想投资鱼粉,我窃喜,马上答应替他先去考察。孰料回美国后给于泳琴打电话,被告知已有鱼粉投资者,连生产设备也已运到,只等安装了。这样,我又没有了去考察的理由。但我一直莫名其妙地想着去,干脆不要理由了,去看看泛滥成灾的亚洲鲤鱼不行吗?不是最好的理由吗?
我中午1点多到达。路边一幢很大的白色厂房,一百多米长,约三十米宽。厂房与公路之间是绿油油的草坪,草坪中竖着两河渔业公司名称广告牌。办公室和鱼加工车间都在这幢厂房里。
于泳琴是个资深美女。我第一眼看到她就想到十年前见过的一位女市长。后来到她家见到她年轻时的照片,果然与那位女市长简直一模一样。
天若有情天亦老,资深美女的美不在身材容貌而在气质。于泳琴已六十多岁了,既精力充沛,又气定神闲。她引我进门时问先喝茶休息一会还是先看看。我说先看看吧。办公室和车间仅一门相隔。车间很大,活鱼加工间和冷库两大部分也只占了车间的一半。空着的那一端,堆放着大大小小的机械设备。那还是去年疫情最严重时从国内运来的鱼粉生产设备。设备运来了,安装调配的工程师却来不了,因为无法签证。
这套设备每小时可处理4000公斤活鱼,生产出1000公斤鱼粉。经济效益可观。但不知安装调配工程师什么时候才能来。“只能等。”于泳琴一脸无奈,但没有一丝焦虑。相比工业园区,鱼粉不能投产只是小事一桩。
工业园区才是大事。经过几年的筹划和反复沟通,在得到数位中国投资者明确答复后,于泳琴向巴拉德县政府递交“创建亚洲鲤鱼工业园区方案”。县长托德•库珀大喜过望,迅速报请县议会批准。很快便在两河渔业公司后面划出64英亩(约合388亩)土地,以每英亩(约6亩)8千美元的价格永久出让给投资者。这个土地出让金是根据工业园区三通一平工程预算制定的,就是说这只是园区基础建设工程款,土地实际上是免费的。所以在举办开园仪式的当天,提前从中国过来的六位投资者随即签约缴款。
入驻企业将对亚洲鲤鱼进行深加工,制成鱼丸、鱼饼、熏鱼等成品,并将加工过程中的鱼废料回收再利用,生产鱼粉和制成有机肥料等。整个园区将形成一条完整的鲤鱼产业链,成为生态环保园。开园仪式有肯塔基州官员、中美企业人士以及当地居民近百人参加,巴拉德县县长托德•库珀非常激动,宣称工业园的成立不仅有助于应对亚洲鲤鱼对当地生态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将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远在华盛顿的肯塔基州联邦参议员兰德•保罗发来贺信,对各方为促成工业园开园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对工业园将为本地创造就业机会感到高兴。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断了工业园区的建设。更严重的是中美关系恶化,中国投资人什么时候才能来,谁也说不准。于泳琴作为发起人,付出了那么多,岂能不郁闷?我想,她只是不显露出来而已。
参观了工厂,于泳琴带我到威克利夫镇上吃午餐。这是全镇唯一的餐馆。已过了用餐时间,还有很多客人,几乎所有人都向于泳琴打招呼,好几个人上前和她攀谈。我听不懂,估计是关心她的亚洲鲤鱼工业园。餐馆只有汉堡和薯条。我说我现在只想吃碗米饭。她笑,说那就只能去她家吃了,正好她侄女学校(肯塔基州立大学)放假。
吃住吃住。吃饭问题解决了,接着便是住宿。于泳琴介绍,本镇以前有一家旅馆,早已停业,现在最近的旅馆在25英里外的邻县。于泳琴把我带到她的两河渔业职工宿舍,如果我可以将就,正好有一个员工请假回家,我可以暂住几天。
员工宿舍在镇上,离于泳琴家只有两百米,是并排三栋独立屋,都是平房。有空房的这栋较小,只有三间卧室一个卫生间,厨房和客厅很大。干净整洁。两个室友一个是古巴籍美国人,一个是南美某岛国来做咸鱼的客户。我表示住这里不是将就,因为比旅馆要好。于泳琴很高兴,说她家有干净的被褥,晚饭后她送过来。她边说边动手收拾房间,像宾馆搞卫生的服务员一样,把床上的铺盖卷起抱到客厅角落放置。而我居然站着看。
我就这样住了下来。我的两个室友早晚两餐自己做饭,各做各的。我每天凌晨3点左右起床,早上7点左右他俩起床时我睡回笼觉,再起床时他俩已去上班。他俩下班回来我已去于泳琴家吃晚餐,所以虽然一起住了七天,却很少照面。
于泳琴夫妇是哈尔滨人,78届哈尔滨师范大学同学。于泳琴英语专业,丈夫杨玉良物理专业。毕业后,杨玉良当中学老师,于泳琴被分配到人民银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于泳琴当上科长时被调到市外经委,先是频繁出国推介销售哈尔滨工业产品。后进驻美国洛杉矶。几年后,因哈尔滨国营企业式微,于泳琴的使命完成。这时她已是处级干部,回国可走仕途,她却和丈夫儿子一起全家移民美国,成了美籍华人。
之所以两河渔业的创办人、老板以及亚洲鲤鱼工业园的发起人、统筹者是于泳琴,而不是杨玉良,一是因为杨玉良英语远远不如于泳琴,二是身体不好。移民美国后,他做过三次心脏搭桥手术,三次命悬一线。两河渔业及亚洲鲤鱼工业园当然有杨玉良的功劳,但杨玉良最主要的功劳是把儿子培养成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并进入大公司工作。
杨玉良先生很高很瘦,身体确实有点虚弱,但气色很好,明显不是病人,看不出曾经三次命悬一线。他健谈,而且风趣。把我迎到客厅沙发上坐下,问吸烟吗?我说吸。他表情夸张地说这如何是好?我们全家人都不吸烟,所以家里没备有烟,这如何是好?马上又问喝茶吗?我说喝。他说真抱歉了,我们全家人都不喝茶,所以家里也没备有茶。喝酒吗?我说喝。他大笑,说,太好了太好了。我们家只有我喜欢喝点啤酒但家里备有几样高度酒,中国的美国的都有,待会我用啤酒敬你,你要尽情喝。这番烟酒茶寒暄,让我想起一句话,中国人永远是中国人,换了国籍也是中国人。
于泳琴夫妇是挣过大钱的人,如今经济上也不困难,但他们一直保持着勤俭持家家风,过着简朴的生活。整个威克利夫镇家家户户的屋后都有大片土地,但只有于泳琴一家种菜。公司那么多事务,于泳琴每天下班回家,无论多累都要先进菜园,浇水、拔草,整理瓜架。菜园不大,无须围栏,但杨玉良却自己动手做了一个牌楼式的园门。为了美观,要做许多图案装饰。每两年更换,不厌其烦,乐在其中。
园门只是小工程,杨玉良的大工程是文学创作。他是个理工男,却喜欢文学。在协助妻子创办两河渔业并渡过最初两年的艰难岁月后,他就着手创作《黑土 红土 白土》三部曲,历时三年完成,约一百万字。从他爷爷的婚礼开始到他儿子的婚礼收尾,非虚构的家族百年史。跨越三个时代,两个国家。结构恢宏,细节丰富,人物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每部我都看了几章,文字质朴流畅,唯一不足的是叙事语言密度不够,对话过多,近似电视文学剧本。总的来说,史料价值大过文学价值。如果能拍成大型电视连续剧,肯定热播。
我原以为到达两河渔业的第二天就可以上船看捕鱼,碰巧于泳琴夫妇有商务必须去芝加哥,来回三天。因此我在到达后的第五天才约上当地渔民,第六天才上船。看过捕鱼后又休息了一天,这样一共住了七天。这七天,有五天我到于泳琴家吃晚餐,有两天是她侄女把晚饭做好送到宿舍给我。无亲无故无业务,我却心安理得享受如此款待,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汗颜。我不是没有社会阅历,不是不懂人情世故,只是从不在意,从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特别是在北京十几年养成了“抽烟发烟,喝酒不敬酒,吃饭不买单”的恶劣习性,以至于当时竟没有意识到应该给点伙食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