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默里新生自杀,如何看待父母放弃自我式教育?| 附留学生心理健康资源

偶然看到这条新闻“埃默里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突然去世,可他的父亲却被骂惨了。”

广东一单亲爸爸辞去高管职位当育儿博主,儿子却在国外自杀,网红父亲放弃自我式教育错了吗?出了这种令人悲痛的事情,作为旁观者,指责这位可怜的父亲是最简单的行为。在我看来,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这位父亲心情最悲痛。他能把孩子培养得如此优秀,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我们这一代人(70后、80后),所经历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变迁,都是巨大的,因此我们会有各种不适应和处理方式,每个家庭和父母也在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探索、前行。

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其利弊,体现方式,因人和环境也各不相同,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今年美国延续了去年疫情失控的恶果,很多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很多人无所适从,因此也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

我所在的北卡三角区,华人是个小圈子,据我所了解的,今年以来就发生了两起自杀事件,孩子都是高中毕业生。其中一位在拿到美国前十名校杜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自杀,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都极其突出!

我简单找了些美国自杀的数据,自杀是美国人十大死因之一,美国自杀率在2009至2019十年间,增长33%,2018年达到4万8千人。美国调查数据显示,疫情还会导致自杀人数进一步上升。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关怀留学生心理健康,减缓留学生及家庭的压力,而不是指责、谩骂出了状况的家庭,甚至上升到教育的高度。希望疫情早日过去,一切恢复常态!大家也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祝一切安好!
中国留学生普遍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心态,遭遇到现实困境,甚至出现心理问题时,也难以启齿,因为心理问题导致事情恶化,抑郁症,甚至自杀现象。在疫情已持续近一年的残酷现实下,中国留学生遭遇了各类巨大的冲击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也确实容易引发各类心理问题。

前段时间美国中部美中协会(U.S. Heartland China Association,简称USHCA),邀请美国圣母大学和雪城大学的教育专家座谈,做了次《专家谈中国留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资源》专题公益研讨会。我把其中关于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整理发出来,希望对留学生及家长群体有帮助。

本文提供的信息可供大家参考。如果您的孩子或者认识的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困惑,我们建议大家及时征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主要面临的压力、挑战及建议办法

(全文:美国大学里中国留学生的成功和挣扎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主要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一个是学习方面,也就是所谓的学术方面,是在教室里面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在教室以外,也就是生活社交方面的压力。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面临的学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中美两国教育体制以及学习方式的巨大差异。

学术方面面临的障碍

即使是英语较好的国内大学生,在美国就读研究生期间,也会面临语言适应、国外的学习方式以及和老师交往的方式等多方面压力。相比较研究生,美国本科生的学习压力其实是更大的。

所谓的博雅教育,也就是说你即便是主修计算机、工程、土木、数学等理工科学科,你仍然得学英文写作,你仍然需要学诸如社会学、历史、阅读写作等这些人文学科必修的课程,这就给学生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压力。

美国的学习方式和国内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巨大的区别。

在国内,完成学习任务更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给你任务,老师给你题目,你去完成它,最后会有相对固定的标准答案。而在美国,大部分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要求非常高。

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主动性,包括主动和教授发展关系,主动去教授的办公室发起答疑……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这些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

还有课堂讨论的发言也是一个问题,在国内通常很难做到。一般来说,国内的教师要面对的学生人数比较多,老师通常没有像国外老师那么鼓励发言,或者说是要求学生主动发问。很多时候,在美国的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参与课堂讨论构成了最终学习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美国的很多科目都不像中国只有最后一次考试计分,更多的是由平常的诸多考试来奠定的一个成绩,很多评分都是很主观的。你上课时的参与式学习,团队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社会生活和社交方面的障碍可能更大
美国是一个多元多种族的社会。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而言,第一次在这样一个多元多种族的社会,如何去结交新的朋友,如何离开自己的舒适圈,结交不一样的朋友,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很多人以为这是由个性决定的:外向型、更开朗或者语言能力更好的人,会不会更容易在美国交到朋友?其实不一定,这里面还包含了很多其他因素。

首先,你是不是足够主动,你有没有参与很多的社会团体,以及你以前有没有过跟美国人交往的经验。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社交态度和社交方式。很多方面的压力其实是来自中美两国在社会环境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不同,包括学生跟老师之间的社会关系,在适应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挑战,包括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焦虑,还有有的学生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感,以及抑郁方面的问题。

从现在到未来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由于疫情,中国留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会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这些心理压力主要来自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来自于中国留学生息息相关的事件。

比如原定的旅行不一定能如期进行,假期和毕业后不一定能够顺利回国,以后能不能回到美国来,还有毕业后的走向,能不能够留在美国,是要在这里找工作,还是要回国找工作……这样的话题会给我们的中国留学生带来很多挑战。

因为疫情,签证不一定会顺利签发,还会有一些令人担忧的安全隐患。另外,对华裔的歧视,自从疫情开始以后就没有间断过,所以很多学生也是因为歧视、微歧视以及压迫这一类的社会问题感到巨大的压力和困扰,产生了很多心理上的问题,上面这些都是我们比较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现在的中美环境下,疫情期间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

中美关系也是中国留学生需要面对的挑战。最近几年中美关系的下行,可以说是增加了这种挑战。这么多年来,美国大学素来是以一种非常欢迎留学生的姿态,以一个非常友好的态度自居的。尽管如此,学生在留学的过程中面对着很多困难。

留学生要建立这样的一个思维:美国社会是非常多元的。在中美关系下行的问题上,你需要理解它是一个地缘政治的问题,是一个外交上的问题。美国大学又有它自己的制度,它有相对的独立性。
如何应对挑战,减少压力源。以下是可以帮助到学生的资源

1、校园安全 public safety

每个学校在安全方面都会有类似于public safety的机构,学校在公共安全方面雇佣了几十号全职人员,他们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比如在雪城大学,如果学生晚上上完晚自习的时间太晚,在图书馆学习到很晚,在回家前可以打个电话,公共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会派车来专门护送学生回家。

如果学生住在校外,那么了解这些资源的存在,并且合适的去使用这些资源,是出门在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美国大学做得不够的地方在于,这些资源宣传得不够,特别是面向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宣传做得很不够。
2、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很多国际学生并不清楚心理咨询中心是做什么的。很多时候他们来心理咨询中心,是因为辅导员推荐他过来或者是教授让他过来。但不幸的是,由于心理方面的问题拖得太久,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甚至有些同学过来的时候,已经到了一定要看心理医生的时候了。

如果能够提前来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或者是在问题刚开始出现甚至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知道这些资源,然后开始保持联系,就能够利用美国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些资源,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并不是说你一定要有心理疾病,才能够到心理咨询中心就诊。很多时候,咨询中心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以及情绪上的支持。绝大多数国际学生都会经历一个文化上的适应过程。如果在适应方面遇到一些挑战,比如就业压力、情绪压力、文化差异带来的压力。心理咨询中心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美国大学的心理咨询是免费的。对很多大学来说,学生学杂费里面已经包含了这一部分。心理咨询过程是完全保密的,它不会成为学生学业的一部分,或者是学生student record中的一个部分。老师和家长不会知道学生的心理咨询过程,这样很多学生认为在保密的情况下,就能放心信任咨询师,敞开心扉跟咨询师来聊自己遇到的问题。

3、国际学生服务部&国际学生互助小组

国际学生服务部 International Student Scholar Associate Affairs,很多学校在国际学生服务部方面做得非常好。例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校的国际学生服务部里面提供了很多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的活动,比如:每个月都可以去咖啡hour,在那里,学生会有机会遇到其他国际学生,大家一起来聊天交朋友,缓解心灵上的孤独,这是很多国际学生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学校就会有这样一个渠道,能够让留学生见到更多的国际学生。

国际学生服务部不仅仅是为国际学生提供服务,而且他们还会为你去呼吁(advocate)。如果学生遇到一些事情,又不说的话,可能很多学校部门都不一定会意识到这些问题是国际学生特有的。所以国际学生服务部不仅有为学生服务的功能,还有为学生呼吁的功能,所以留学生要好好利用这个功能。

很多学生可能会受到一些言语上或者是行动上的暴力事件,这种事情一定要汇报。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证据或者没有摄像头,哪怕报告了也没有用。大家不要这样想,遇到暴力事件,一定要去说,这样大家就会有意识,然后才能够想办法避免这样的事情。

留学生也要充分利用那些有国际背景的教职员工。这样的教职员工,因为他们自己有国际经历,有种感同身受的了解。有处理这些事情的经验,所以他们可能会很快告诉你这件事情你应该怎么处理。他们比起普通人,更可能为留学生去advocate,更可能主动伸出援手来帮助你。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留学生遇到了某个问题,就要去汇报。有时候可能自己会觉得跟学校部门说了也没有用。也许最开始是没有用,但是如果一个人去说,两个人去说,三个人去说……就会有形成一个意识(awareness),有这样一个概念很重要,就是唤起意识(raise the awareness)。这个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很多学校在国际学生方面,还有一些support group,也就是互助小组。此外还有 partners让留学生和美国的一个学生pair up,也就是配对互助,让留学生更容易适应学校的生活。

对很多刚来的学生来说,对学校的资源其实真的是不太了解,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很多同学一来就扎头读书,忙于选课和参加社团活动,很少有机会去想到底有哪些东西是有用的。不仅国际学生不够了解学校的资源,还有很多新生也不了解。

4、辅导员

辅导员对学校拥有的资源很了解,也有可能推荐一些很有用的资源。在辅导员的帮助下,留学生可以了解到学校有哪些资源是适合自己的,非常建议留学生跟辅导员保持联系。

5、中国学生群体

中国学生本身形成了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这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有些人说好像自己在美国读书,应该努力的去跟美国人交往,这没有错。但实际上,有时候中国学生群体能给你带来的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的支持,会远远超过你的想象。所以留学生一定要把资源好好利用起来。

6、父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资源,就是留学生的家庭和父母,有时候留学生会把他们忽视掉。但实际上那些全面发展,性格又非常好的学生。这些人普遍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跟他们的家长保持了非常融洽的关系和非常固定的沟通。

举个例子:可以在固定的时间给爸爸妈妈打电话。随便聊聊天即可,聊聊各自的生活和经历。心情不好时在电话中掉眼泪都没有关系,其实父母是中国学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支持。有时候留学生可能会忽视掉这些资源。

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

出国留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契机。作为父母,也要意识到,因为毕竟父母不在海外,就需要给孩子更多成长的空间,多聆听孩子的经历,包括他们的一些困惑,不要着急给出建议,让孩子尽可能独立的实现自己的成长过程。很多时候,父母如果放手一些,孩子他反而会更愿意走近你。

比较好的亲子关系并不是来自父母的过多保护和干预,而是来源于父母的放手。如果父母给孩子很多独立的空间,那么孩子反而更愿意跟家长分享,包括学生的一些烦恼,学生也敢于跟家长分享,而不是总是害怕家长担心。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彼此给予对方空间很重要。

有效的亲子沟通能给学生增强安全感和自信感。相反,如果亲子沟通有问题,就会成为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比如焦虑、抑郁,以及自信不足的问题。从青少年和年轻人角度看,其实从青春期开始,我们就知道青少年的世界,它的重心从家庭转移到了同伴群体。所以比起和父母沟通,青少年更愿意和同龄人交流和沟通。

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阶段。我们很多父母都很伤心,因为发现孩子不跟自己交流了,不理解为什么孩子有自己的秘密了,都不跟家长提,就感到很难过。我们经常给父母做咨询,经常告诉父母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孩子还是继续把你作为唯一倾诉的对象,继续黏着你,和小时候没有区别,反而会有些问题。

父母和孩子的冲突,也是在青少年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青少年的时候达到顶峰,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冲突:第一种冲突就是日常事务上的冲突。关于这种冲突,很多家长和同学们肯定有切身的体会。比如孩子要穿衣服,要买电脑游戏,而家长不同意,或者家长追问今天孩子有没有写完作业,孩子为什么不写作业就要玩游戏等。就这一类问题,家长和孩子会产生非常频繁的冲突,经常斗嘴皮子。

第二种冲突就是在更重要的问题上发生的冲突,比如孩子的成绩、学校表现、如何申请学校、申请哪所学校等。我们经常看到,对于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冲突,父母比青少年子女更容易感到痛苦,因为父母往往把这种冲突解释为孩子拒绝了父母的价值观,或者认为自己作为父母是失败者。

但是青少年并不是这样认为的。在很多情况下,青少年只是向父母表达他已经成为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想法。有时情绪过激,就有可能发脾气。对青少年来说,这种轻微的冲突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并不代表父母的育儿方式有什么问题,或者是父母本身存在哪些问题。所以,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经常跟父母讲,父母要调节自己的心态,接受孩子在这个阶段发生的改变。

什么样的育儿方式是最有效的呢?往往是这种父母很热情很投入,能提供坚定的指导方针,让孩子清楚的知道父母的限制和底线在哪里,适当表达对孩子发展的期望,并鼓励孩子去发展自己的信念,这是最有效的一种亲子沟通和教育方式。
这一类的父母往往倾向于讲一些道理,愿意去说服你,然后解释规则,讨论问题,但他们也愿意去倾听,去尊重孩子的意见。所以成长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焦虑和抑郁比较少,自信心非常强。所以我们经常鼓励孩子,鼓励父母。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跟孩子做朋友,尤其是和那些从青少年到成人早期的孩子,多做朋友,多一些倾听,少一些道理,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这样对孩子建立自信是非常有帮助的。

担心孩子是父母永远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一件事情,它的核心就是焦虑问题。所以如何去调节我们自己的焦虑,这件事情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来自家里的压力,这是学生最多的压力来源。有时候孩子嫌父母唠叨,父母怕孩子忘记了或做不好,其实父母是在通过不断的诉说来寻求对内心焦虑的疏解,试图减轻焦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感觉焦虑好像减轻了一些,但是父母却把焦虑转嫁给了孩子。

所以我就为我们的学生发声,需要父母寻求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把焦虑转嫁给孩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关于如何解决焦虑,如何更好的跟孩子沟通,之前两位也提到过,最重要的就是:第一,不要急于给出意见。我觉得这是我们文化里面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情。很多时候,往往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里出现了问题,我来告诉你怎么去解决。

其实,不仅是对孩子,我们成年人情绪低落的时候,大家也会像福尔摩斯一样聚在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孩子很可能不需要你的建议,只是需要一个空间和一个鼓励。很多时候情绪是需要时间来消化的。讲了道理也没有用,讲多了反而会让你没有办法消化。所以我建议,如果你的孩子出现问题,不要急于马上给出意见。要做什么呢?倾听。这是非常重要的,给孩子提供表达情绪和想法的空间。不管父母是否认同这些情绪和想法,先让孩子说出来,不要做评论。

我们文化中经常忽视的一点:不要去否定孩子的感受,也不要忽视或者轻视孩子的感受。有时候父母的建议,或者父母无意间说出的一句话,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深受打击。

所以,父母和孩子要互相理解,肯定和认可孩子的感受,然后多分享父母的经历。然后如果想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就问问孩子:我现在做什么对你来说最有帮助?而不是说:我觉得你应该去做什么。

如何甄别潜在的心理健康风险

在这里跟大家声明的一点是,我们不赞成自我诊断。但是网上会有很多自我筛查的工具,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用于自我筛查。你把这些问题填好了以后,它会根据你的答案告诉你,你可能有什么样的倾向,但他不会告诉你是患了抑郁或者是焦虑,因为这个诊断最终还是要通过心理咨询师或者是精神科医生才能做一个综合的评断,然后才能够得出结论。

所以筛查工具只能告诉你在心理健康风险方面有什么样的可能性。好的筛查工具都会给出下一步的建议和做法。比如,如果你的回答反映你有自杀倾向,筛查工具一定会告诉你,附近有哪些心理学机构和相关的资源,全国有哪些资源,可以帮助你来干预这件事情,还会给你推荐一些寻求心理咨询的途径。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筛查工具的标准。

这里推荐一个自我筛查工具,叫做“Mind Voice Innovation”,是很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都在使用的一个筛查工具。大家如果可以感兴趣,可以去试一下,这个筛查工具就具有我刚刚说的这两个特点。

建议我们的国际学生上学校的网站,以及心理咨询中心的网站。很多心理咨询中心有很多自救的资源。自救资源是根据不同的心理疾病来划分的,比如说抑郁,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网站上的资源。

完整阅读文章:

美国大学里中国留学生的成功和挣扎

张伟用老师在美国做研究学者,研究课题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学业与职业发展。通过《美国西部新闻》开设“美国留学”专栏,向世界各地中文读者介绍美国大学情况。欢迎读者朋友们和我交流互动,我很乐意和大家交流美国留学相关疑难问题,帮助大家顺利实现理想的留学计划,也丰富我的研究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