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美国留学

“中美脱钩”舆论场下的美国留学展望(精华版)

“中美脱钩”舆论场下的美国留学展望(音频)1

“中美脱钩”舆论场下的美国留学展望(音频)2

知名评论人石述思谈“中美脱钩”舆论场下的美国留学展望(视频)

访谈嘉宾:石述思,知名评论人,电视策划人,资深媒体人,财经专栏作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业界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十获中国新闻奖,曾被评为“2011年中国电视评论五虎将(其余四人分别是:郎咸平、杨禹、水皮、叶檀)”,曾任央视《对话》核心策划及第一财经头脑风暴节目总策划、中央电视台第六届主持人大赛评委,著有社会经济评论畅销书《石述思说中国》《中国各阶层财富报告》、《实话石说》、《一个社会的悲伤和勇气》、《一个时代的痛楚与坚韧》。国家环保部中国自然使者。

特邀嘉宾:陆旖(曾任国内某艺术团团长,现为某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是石述思老师的粉丝,看过石老师多场电视节目,和大家说说她眼中的石述思老师;

特邀嘉宾:燕晓哲(著名侨领、中国侨联海外委员、爱荷华州华人协会主席、美国无国界教育主席)做活动总结。

特邀嘉宾:衣艳(美国留学专家,北京启示未来留学工作室创始人,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协办本次公益访谈活动,并支持本访谈的文字记录。

访谈人:张伟用,旅美学者,独立美国留学观察员,中国教育在线国际部驻北美特约编辑。

本次访谈通过《张伟用谈留学》微信社群、《护航计划-家长课堂》、《中国教育在线留学E讲堂》、景晖学堂同步直播。文字稿由《护航计划-家长课堂》整理,石述思老师、燕晓哲老师、陆涛老师、给予热心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护航计划家长课堂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发起,文化寻力工作委员会负责执行,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促进家校联动,定期开展家长课堂、家长沙龙,搭建家校沟通交流互动的桥梁,帮助广大家庭建立理性、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亲子沟通能力,倡导理性留学。

陆旖老师眼中的石述思

出于粉丝的职责,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奋童”时代的石老师。石老师有一个理工科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理工科的老牌大学生。

这位父亲望子成龙心切,所以石老师在6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文武双全。刚进小学的时候,石老师已经会3000个汉字,会讲英语,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还会背诵100多首唐诗,并且刚进小学就已经是短跑冠军了,还受到校长的亲切接见。刚进到大学的时候,石老师还是内心比较窃喜,毕竟您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高中里唯一一个上到名牌大学的学生,非常了不起,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

没想到一进学校同学们都聊得是尼采、佛洛依德啊,那石老师当时就有些蒙了,然后就左手拿着馒头,右手拿着榨菜就进了图书馆了,从图书馆出来以后石老师摇身一变,华丽转身开始朦胧诗,尼采、佛洛依德都不在话下了。这就是我对石老师基本的了解。作为粉丝,今天我也非常高兴能够和石老师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因为我也是一个留学生的家长,并且还有一个即将留学的孩子,所以我非常期待听到石老师跟我们分享您现在对于两国关系的看法,以及对在美留学的影响。

何为“中美脱钩”?“中美脱钩”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张伟用:感谢陆老师的介绍,那我们就正式开始今天的访谈话题。首先,请石老师给我们普及下“中美脱钩”的概念?

石述思:中美脱钩是特朗普这届政府推出的事情,首先脱钩是美国主动推出的一个概念,中国每年有大量产品运到美国,我们贸易相对来说有很强的互补性,很多公司,中概股在美国上市,我们的学生也帮助美国每年挣140个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美国打破。从学术角度讲,我推荐大家看一本书,是格雷厄姆·艾利森写的“《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说的通俗点就是老大,收成的老大就是美国对新崛起的国家产生的焦虑。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可能就会出现中美脱钩,尤其在特朗普推出“美国至上”、“让美国重回伟大”,不断的在国际上退群。

他的去全球化的一个核心就是去中国化,而且这个去中国化背后一定会对我们在美国留学、跟美国有商业交往的人,甚至在美国上市的很多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个结构性压力不是美国单方面的,也对中国会产生结构性压力。我说的是结构性压力,就是全方位压迫下会有的结构性压力,它有着对于一些板块的压迫。

包括我们今天谈的美国留学,会有着重大影响。过去我们谈到“中美离婚”一直不去民政局登记,今年随着疫情的爆发,中美间的“离婚”变为了现实,未来我们将生活在“中美离婚”的新的国际环境中。“离婚”以后,40万中国留学生回不了国,是什么原因呢?他跟断航有关,断航仅仅是昂贵的“分手”的一个小小的浪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代留学生,来美国留学的所有的人,或者想到美国留学的人一定要做好更充分的抗击结构性压力的准备。

但是我一直认为,越是有压力的时代反而能大浪淘沙,你想想中国最伟大的一代科学家的压力比我们要大很多,一个叫“克利夫兰总统”号的邮轮从美国运回了中国建国以后几乎是最伟大的科学家,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很多事都跟这条邮轮(上的科学家)有直接关系。所以我觉得该如何看待这个压力其实是今天咱们谈这个话题的一个核心,中美两个国家就好像两个巨大的齿轮,在他们面前我们真的觉得命如蝼蚁,但是我们仍然有机会在巨大的转型期做自己的主人。

这是我对中美脱钩的基本看法,就是老大因为老二的崛起,老二带来的巨大的结构性压力,产生焦虑下必然发生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是不可逆的,“复婚”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我期待中国的崛起在未来来看必将成功,所以从期待的背后看出来这样的压迫今年只是个开始。这个“地震”,现在这个烈度只是刚刚开始。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烈度最大的可能将发生在2026-2027年这个时间段,为什么?根据我接触的多数经济学家,中国GDP有可能在这个时间超越美国,现在仅仅是“离婚进行曲”的开始,是我们的准备期,我们所有人都要做好准备。

张伟用:好的,谢谢石老师,这个太沉重了。在您看来,媒体中的“中美脱钩”有没有被曲解和误读?尤其是作为留学生和家长朋友们,“中美脱钩”舆论场中的哪些要点,最应该被关注?

石述思:形容中美的,或者中国和西方,我们经常会举一本简·奥斯丁的书叫《傲慢与偏见》。这种傲慢与偏见,在我们的历史中,从我们的近代史就已经开始了。我一直认为谈这个话题,首先我们得有一个客观理性的态度,你比如说我们现在谈中美脱钩往往会被很强烈的情绪所左右,你看看中国的一些自媒体,你再看看美国的一些自媒体,我希望大家今天能够心平气和的谈脱钩。

如果理性的看待这个事,我觉得就得有很多数据去支撑他,中美脱钩究竟率先发生在什么领域?我们总是说笼统的说两国要PK了,我们都很焦虑。但是具体分析,有哪些首先受到影响的,我理解的中美脱钩首先冲击的是三个板块,这可能对在美留学和即将到美国留学的会有帮助。

第一个板块一定是高科技,美国可以放过我们很多很多产品,但肯定不会放过华为。为什么?你看看全球的产业链,世界上有四类国家,第一类叫美国,他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确实是在经济产业链最高端,他拥有自己的优势。第二是日本、德国,因为有一部分核心技术。

第三是中国制造,当然我们在快速崛起,我们要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第四像一些最初级的燃料加工的国家,比如非洲、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我们处在全球产业链的第三个板块,而华为已经冲到了产业链的顶端,就是这样的高科技公司是中国未来我们制造业升级到方向,而这种类型的公司他一定会动美国的“奶酪”。所以,如果你是学高科技领域的留学生,一定在未来会受到冲击。

第二个板块,今年体现的特别明显的是中国内容产业进军美国,恰恰抖音这种产业在未来进入美国市场一定要非常非常的注意,它一定会受到美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为什么?中国,一个崛起大国不可能不输出国家价值,不构建国家软实力,那学习这样的影视类的,包括互联网传播的这种内容板块的,未来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我们做好准备了,因为抖音已经在美国拥有天文数字的顾客群了。

第三个板块是,中概股回归,学资本的人要留心了,中概股大量的回归香港已经是大势所趋,从纳斯达克撤退。为什么?资本板块的脱钩很多在华留学生都有华尔街梦,但是美国高科技,内容板块,包括文化行业,美国叫版权行业。美国的版权行业在GDP的比重远远超过中国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他用产业化手段,输出美国梦,说白了就是在全世界对喜欢美国文化产品的人进行美国梦的洗脑,他的影响是巨大的。

随着中国的崛起,这方面的输出国家一定会做,这种碰撞是全方位的,是剧烈的。这三个为什么会首先,因为这些是美国吃饭的饭碗。是美国,至少在经济领域,能够成为西方第一强国的立国之本。所以中国快速的崛起,产生结构性压力,这三个领域,他守成就守的是这些。那中国确实在这几个方面确实跟美国有差距,你要来学嘛。我认识很多特优秀的留学生,来学这三个板块,那你未来无论是在美国留学、实习、就业,这三个板块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压迫。

张伟用:您前面跟我们谈了很多的背景,那您认为中美真的会脱钩吗?或者说,哪方面会脱钩,会脱钩到什么程度?给我们一个判断,谢谢。

石述思:中美脱钩首先会发生在美国要保卫的领域,比如资本市场,为什么我们要大撤退,那你以后到美国来想在金融、投资领域有所发展,一定要高度警惕,华尔街舞台不太会欢迎中国公司。文化产业你来学习,包括做中国文化的公司来美国合作、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输出,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但是一般性的行业,美国离不开中国。一般性的制造业、商业、贸易,包括留学、旅游这样的行业不用太担心。你一定要理解美国害怕什么,我们要对美国有非常客观的判断,它有哪些板块比我们强,他未来一定会在这些板块设置门槛。从客观上我也能理解这样的行为。

我觉得没有必要过度恐慌。而且脱钩一定是渐进式的,中美建交40年,全球化都这么多年了,怎么可能一脱了之,他的脱钩一定是有所侧重,一定选择他能保有国家竞争优势的方面跟中国脱钩。

我认为美国统御全球的能力已经没有了,美国最警惕的这些领域,恰恰是中国未来留学生国内最看重的。你想让孩子学啥,祖国最需要啥,你看美国现在限制啥。我们有时候思考问题应该有超越美国的观念,比如孩子注定回国创业,那你想想美国限制的,一定是国家最需要的。我一定要做出提醒,它做出限制的,一定是未来最值钱的。

“中美脱钩”舆论场下的美国留学展望

张伟用:完全同意。下面来一个具体一点的。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很多留学的人的恐慌。美国白宫政府网站美国时间29日发布《关于暂停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以非移民身份入境的公告》,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公告中表示,通过 F (学生)或 J (学者)类签证进入美国学习或在美国进行研究的某些中国人入境将损害美国利益。并将于6月1日起禁止持上述签证的部分中国人员入境。请您解读一下,这份公告的简要内容?这项公告的背景及动机是什么?将对哪些群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石述思:其实这个问题跟我刚才讲的是一个问题,最近我们看到她限制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我觉得还是跟他的核心竞争力有直接关系。我刚才漏掉一点,有军事院校背景的,有部队背景的他会更加敏感。所以会受到很大冲击的一共是四个板块:军事、高科技、金融和内容板块。国会已经在讨论抖音会不会对美国的文化输出造成影响,已经在做评估。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美国的限制就放弃中国价值的输出,我们这一代是完成了中国制造、中国产品的输出,对未来留学生而言,下一代留学生将完成中国品牌、中国文化的输出。留学生们的任务很重,但是他们绝对不可以悲观,因为未来的机会特别大。

还有一个就是中国价值、中国形象的输出。当西方对中国越来越带着某种有色眼光来看待你的时候,中国形象再也经不起我们个体的损害了。在国际化征程中,我们会越来越不容易。如果这两个方面完成了,中国的大国崛起将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所以中国品牌的全球塑造和中国价值的全球输出,这两件事对于未来的留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指责中国留学生“千里投毒”这类言论,这种对于自己人的偏激的攻击,我们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之前,一定要建立中国命运共同体,我们一定要团结。现在有很多企业家也在做这样的努力,未来的创业要把中国的品牌创立起来。华为为什么被围剿,因为华为是全球认同的中国品牌。

我愿意跟今天留学的学生交流关于华为的三条精神。第一,一定要拥有全球视野,我们的领导都提出共同体了,全球化不会停止,不要因为美国的关系就放弃全球视野。第二,华为永远在自我反思。第三,华为的精神是年轻的,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放弃成长即是出局。要有见识,要有格局,要有胸怀。留学对于历练这三个方面是很有推动作用的。

另外,既然聊留学和就业,现在两国都在开展饭碗保卫战,那么在美国因疫情影响会受到冲击的四个行业,我先给大家打打预防针。这是我经过数学研究出来的结果,休闲行业、旅游行业,这个行业是一个大的产业链,短期内修复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你要是学这个行业的学生,旅游、酒店管理等,那做好长期的准备,读个研究生吧,因为在美国这个行业现在都在裁员。

第二个,教育行业都转战线上了,不需要那么多人了,裁员的人也特别多。第三,医疗行业都集中资源打防疫战了,一般性的医疗岗位需求减小了,而且也没有人敢去看病了,所以也受到了冲击。第四个,零售业,传统的零售业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还有一个,学行政管理的今年也不行,美国是小政府大社会,学行政管理的往往都是被裁的对象,本来不需要那么多当官的,疫情一爆发很多居民都家里蹲了,就更不需要官员了。所以这几个板块短期内回复元气的可能性都不打,如果你留学选择的是这几个行业,我建议你多充充电或者再学个新的行业。因为在未来,跨界融合非常明显,专业概念在不断淡化。社交媒体、新零售的出现越来越把产品向人身上集中,对未来从事商业的人要求就特别高,得粉丝者得天下。所以跨界能力决定命运,所以留学可以多学点。

留学生是中国当下最宝贵的财富,一定要善待他们,可不能让他们回不了家,也不能对他们冷嘲热讽,这是短视、偏执。留学生多数是未来祖国建设特别重要的,尤其是在美国留学的,我比较熟悉这个群体,都很善良、都很爱国。

张伟用:谢谢石老师,石老师说的太好了,我看到有很多学生都被吸引过来了。

石述思:现在有一个话题就是留学低龄化已经成为趋势,该不该低龄化我觉得要理性研判。低龄化容易本土化,容易融入美国社会,成本和代价都小一些,但是有一点我要做个提醒,如果你未来创业或就业的归宿是中国的话,那你就要对留学低龄化做重新的研判。

我一直在逼着孩子学中文,我认为全世界的语言,中国的唐诗宋词是最美的,现在社会有各种各样浮躁的现象,这种浮躁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提醒,品牌树立也好,未来文化输出也好,都不是这些浮躁现象能够做到的,怎么让他做中国人,怎么让他中西文化平衡,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的家长要对这件事做一个思考,这对于我来说也是特别大的问题。我希望的两国之间可以有更多的合作、更多的缓冲,但是很不幸,像这样的时代再也回不去了。

张伟用:谢谢石老师,我看有很多同学已经摩拳擦掌准备问问题了,那我就最后请石老师总结下吧,因为我们今天活动的主题是中美脱钩的话题,那有人说,美国今年所发生的很多事情,尤其是政客们的言行,都是为今年的大选服务的。待尘埃落定,一切都会过去。您怎么看?

石述思:美国目前没有能力全面脱钩,但是你要判断哪些地方美国是一定会脱钩的,如果你不幸学习的是这些领域,你一定要对未来的规划作出重新的研判,而哪些是美国不会禁止中国留学生去学习的,甚至在未来中美发展中有广阔空间的,也要仔细的思考一下。总之,今年我们一定要多思考一下,天灾人祸都凑在一起了。疫情带来的美国四个行业受到冲击,一定会波及中国,在中国也会是一场艰苦的“饭碗保卫战”。

谈到就业,我觉得现在年轻人的条件比我们那个时候强多了,别太多抱怨。尤其是今年不要对给你饭碗的人太多抱怨,应该怀有一个感恩的心。如果家长能对孩子多一点磨难教育,那么你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中国最牛的人,因为现在大家都在用爱“杀死”自己的孩子。今年孩子找不到好的工作,先忍忍,充充电,为未来多做准备。在疫情和中美关系的夹击下,我们所有人都要做这种准备。

张伟用:好的 谢谢石老师,我们挺住,继续努力。今年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对吧。

石述思:你只能这么想,有时候我们会面对“不得不”的事情。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就努力的改变自己。我就是这么想的。我接着还会每天眺望东方,盼着中国民航早点改变“五个一”的政策,让咱们饱受苦难的孩子们早日能够回到祖国“妈妈”温暖的怀抱。

张伟用:好的,谢谢石老师,那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告一段落,然后我们请燕晓哲老师来做总结。然后就开始我们的提问环节。

燕晓哲老师对石述思的总结

石述思先生具有极其宝贵的大学生活、广泛的社会情怀、深厚的平民底蕴、高尚的民族抱负、高度的世界视野、少有的精神领袖!今天与其为伍幸运备至。感谢张伟用先生搭建的舞台上演精彩纷呈的文化大戏、挖掘深刻长远的思想宝库、共享自由思想和生命价值!

张伟用:再次感谢陆姐前面的铺垫,石老师非常精彩的分享和燕老师的总结,我们接下来就进入到提问环节,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今天我们的三位嘉宾都是非常重量级的,如果各位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几位老师提问。

张伟用:第一个问题这个有点远,2023年可以去美国吗?请石老师给我们算一命。

石述思:我认为在我有生之年你都可以来美国留学。到美国留学不是核心问题,因为什么到美国留学,学什么才是关键问题。我特别鼓励在美国留学的同学们关注美国所有有关对中国留学生、中国学者限制令的消息。他们限制的所有专业都是你未来应该去认真学习的东西,这些都是公开的。你的舞台是全球博弈,只有这样你才会更具有价值,当然这样做会很难。

我认为中国人的创造力是需要被激发的,没准压力越大,没准越会出现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人才。我相信我们会出现这样的人。有两句话我要送给今天来一起谈话的人: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我们要选择站在希望的一边。

张伟用:向石老师请教一个具体的问题。回到技术派,中国学生想去学法学院,您觉得合适吗?

石述思:我觉得人文社科领域有两个行业需要振兴,一个是我从事的传播行业,一个是法学。对于学了这两个专业的人,我给你点赞,如果你把未来职场定位在祖国,一定要做好充分抗压准备,我认为中国要变为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大国,这两个领域至关重要。

燕晓哲:我认为中国的很多老话特别有用,物以稀为贵,中国读理工和商科的太多了,读传媒和法律的很少,而且这些行业在美国就业是最艰难的。在美国能完成法学的学生,第一英语要很好,第二要非常深刻体会美国的逻辑思维和社会形态,对我们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开放,了解学习和把握国际法,跟外国进行政治、经济、合作、谈判的法律人才是中国非常需要的,所以我认为到美国学习法律是非常好的选择。

张伟用:去美国学电影受限制吗?石老师或者燕老师有什么建议吗?

石述思:我先来抛砖引玉,美国电影主要有四个要素,他牛的地方,第一美国电影的创意很牛,中国的电影在这方面还有差距。第二个美国电影在技术上很牛。第三,美国电影工业化管理运营上也比较成熟。第四,美国电影在建立文化产业链,寻求长尾效应上也存在着优势。如果你来美国学习电影行业,一定会有助于中国振兴文化产业。

燕晓哲:美国历来是以三大支柱支撑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第一是华尔街,金融产业,第二美国硅谷科技产业,第三就是好莱坞的娱乐业。我们中国留学生应不应该到美国,我认为中国和美国之间差距依然巨大,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差距。中国有句老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必须了解自己是谁,了解美国是谁,这个学生希望学电影,美国肯定是世界第一电影大国,你来这里肯定有一大堆用武之地,我们来不仅是学习技术,而是把自己的校园作为基地,把自己的生活扩大到社会,这样对我们学习体验、把握积累,提高学习成果肯定会有所帮助。

张伟用:机械工程在求学和就业受影响大吗?

燕晓哲:在美国第一是英语,第二是看专业。你学文科也好、理科也好都要互相的融合,比如你学理工科的要学习一点人文课程,学文科的要多一点数据统计的课程,如果你是学机械的话,建议你再学些跟计算机有关的东西,对你的就业非常有帮助。

张伟用:在美国读高中的孩子已经回国了,但是面临下学期要不要来的问题,怎么办?

石述思:如果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一定别半途而废。

燕晓哲:我补充一下。我觉得要不要来美国取决于两个标准,第一看孩子与家长对来美国犹豫程度,如果犹豫就不要来了。第二看学校开实体课还是网课,如果开网课,可以留在中国,又省钱。又安全。要是开实体课,到美国来还是能得到一些真正的利益。

石述思:燕老师说的特别理性,我特别喜欢这种思维模式,现在很多谈话场都太浪漫、太文艺,我觉得我们今天构建的谈话场真的很好,这该感谢伟用。

张伟用:想申请美国博士,要准备多少资金?

燕晓哲:理工科一般如果你能拿到奖学金,学费全免,生活费每月1500-2500,可以在美国有非常好的生活。商科文科这方面比较弱,但是如果你自身能力比较强,比如说有计算机和统计的经验,以及你的英语很好,在美国第一学期很可能拿到奖学金。我第一个学期没有奖学金,第二个学期开始有。这是我把全校除了女厕所之外的们都去敲过一遍的结果。所以你要去敲门,没有奖学金会自动送到你家门口,要去顽强的努力。

如果没有奖学金,就看你上什么样学校和地区,美国东西海岸的大城市,生活费2-3万美元左右,学费3-4万美元左右,每年6-7万美元左右。你要是在中西部或南部,人口比较少,城市比较小的地区,费用会减半,但是我认为如果你要是能力强的话,你只准备头一年的费用,第二、第三年你就要开始自食其力,甚至是给父母寄钱的水平。

张伟用:中美关系会影响在美华裔的孩子学习限制的专业吗?

石述思:如果是美籍在美国应该不会。美国尽管种族问题比较严重,但是美国的根本定海神针还是宪法,所以不会对制度问题有限制。但是美国很多学校是私立的,招生过程中会不会受一些政治影响,会不会有变相的歧视还要做进一步研判。

不过对于提出这个问题的家长,我想跟您交流,我认为目前再难咱也难不过大清朝、改革开放初期、甚至是燕老师那几代留学生。在中美之间,各种各样的限制和人为阻力还少过吗?我相信我们中国人会有智慧去应对,我有这个信心,何况您已经是华裔了,不用太担心。

张伟用:好的 我们请在坐的华裔燕老师来解读一下。

燕晓哲:我补充一点,我想分三个层面来回答,第一,美国政府对中国任何政策是施加于中国公民,华裔理论上不受限制;第二,美国现在出台的政策草案是不允许跟中国军方有关系的某些专业的学生进入美国,但还没有确定要驱逐已经在美国留学的的跟中国军方可能有关系的某些专业的学生;第三条,如果前两项已经成为规定,只是现在美国政府逐渐形成法规的过程,但是最后到什么程度,都还尘埃没有落定,所以我认为你还按既定计划,任何事情都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狭路相逢勇者胜,勇气信心能成为你最有力的法宝。

张伟用:好的,我们拭目以待。下一个问题,我目前没有看到一个很清楚的美国对专业的限制清单,在哪能看到比较全面的限制清单。

石述思: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应该是一样的,具体的条款我也没有看过,我推测,因为疫情和大选的关系,我觉得不排除特朗普利用公众情绪做姿态的行为或动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所有对中国留学生的限制,我们只能等待他出台相应的法则。但是了解美国的人都知道,美国出台一个法律,程序会非常的漫长。在大选之前出台具体措施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对中国留学生采取全面限制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我觉得大家不用过度的去担心,按既定方针办。即使出现了一些调整,我相信我们也会找到一些办法去应对。了解美国比担心未来对我们所有的留学生更重要。

燕晓哲:一方面美国法案行程比较慢,另一方面特朗普政权很多政策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学习专业的审核从几年前就开始了,只不过之前是没有讲,我认为很多事情还是看两国的角力,还有白宫内部的较量。所以就像刚才石老师所说的,了解美国是非常重要的。

张伟用:OK,我们继续。西欧和日本的高科技专业就比美国先进吗?会让中国留学生学吗?这个有关注吗?

石述思:还是讲一下工信部苗伟部长对整个全球产业链的判断,产业链最顶端的就是美国,因为他拥有核心技术和很多影响我们命脉性质的知识产权。再往下,就是在大型和精细化制造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就是德国、日本,也包括韩国的一些像三星这样的公司。中国是在第三个阶段,当美国的一些高精尖领域向中国把大门关小的时候,美国现在统领全球的统治力相对于过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这些领域如果在美国求学遇阻的话,我们会有第二选择。

就美国本身,特朗普时期做姿态的色彩很重、很吓人,但是否能真正形成政策我们还有待观察,否则按照他很多说法,如果都兑现的话中美怎么也断交了,我们现在还在遵循中美贸易谈判达成的协议。你不能被他的情绪化干扰,还要看他真正干了什么,所以我们还都在观察。

但是结合特朗普商人出身的背景,他一定会追求利益至上。我们中美之间每年留学产生的利益达到140亿美元,而且很多的高校在接纳中国留学生过程中,已经成为其重要的财源。所以在一个信息化时代,我们掌握信息的方面、层次越丰富,我们信息量越大,对我们完成理性研判的帮助越大。我希望你能掌握更全面的信息。

燕晓哲:关于这位听众提到美国和日本、西欧的科技水平的对比,我想用数字来说问题。你把这三个地区所有诺贝尔获得者人数除以这个国家的总人数,这就非常数量化了,你就一眼能看出来美国的肯定是世界最多的,所以你到这个国家来肯定不会后悔,但是美国有很多的问题。我们不能追求完美,要追求最重要的方面,你是安全重要?还是到美国有一个更大的锻炼重要?还是你在父母身边,父母放心,你也放心,这种选择没有对错。但是结果会不一样。

张伟用:好的,谢谢。我看后面还有几十个问题,我们肯定没有办法全都拿出来念,我就选两个问题吧。几位老师注意到吗?有些大部委和政府机关招聘排除留学人员,根本不认专业,就是不收留学人员应聘,这是什么信号?

石述思:这个新闻我还没有看到,我只是感觉到很多学生回不了家,我每天都在呼吁,建议这些部委向留学生敞开大门,我相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向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很多领域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这个消息确认的话,这些留学生也不要失望,这样的部位有没有前去的价值。

燕晓哲:关于这个问题我确实没有看到确切的报道。但是我有两个看法,第一个就是特朗普同志反复教导美国人民,假新闻太多了,这个可能是假新闻。第二,即使是真新闻,他肯定也是暂时的新闻,或者说是一些人的想法,没有形成规定。即使形成规定了,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错误的政策也持续不久的,因为我们的孩子就是中国公民,任何的中国公民都有权利享受中国所有的就业机会。

张伟用:好的。石老师刚才提到美国留学去不了可以去其他国家,但是对于在美国受限制的这些专业,难道其他国家就欢迎吗?还有欧洲和日本这些专业比中国要先进吗?我对之前石老师提到2026-2027中国GDP会超过美国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是不是意味着未来中国学生有很多机会到美国留学?

石述思:不管特朗普是不是虚张声势,从留学角度,美国大门一定在“保守主义”、“美国至上”这样的政策理念下,加上中美博弈,一定会向中国关小的,至于小到什么程度我们也做过了探讨。对于动了美国“奶酪”的这些领域,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

中国人这些年能得到发展就是改革开放的八个字: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什么是实事求是,没有最优选择咱就得找次优选,没有美国咱就得找欧洲、日本,没有欧洲、日本咱就得激励北大、清华迎头赶上。因为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在未来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是必然的选择。我们所有人都要为应对这样的压力,解决这样的问题要群策群力去想自己的办法。即使在我们当初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不是还有“克利夫兰号”的游轮吗?

我再说说中国的优势,我会被很多中国好的信息点燃,比如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有最完善的工业化体系,中国有全球最勤劳、最有忍耐性的人民,中国有全球最被看好的成长空间,这些足以激励我们面对未来的问题,做出更多的努力。

燕晓哲:刚才所说很多家长都在关心美国的大门到底能关上多紧、多严、多快,我认为现在还在初始阶段,美国党内、两党、包括白宫和议会还要有很多的较量,这些在未来几个礼拜、几个月都看不出来。11月3号之后可能会有一个方向,所以大家也不用过于惊恐。

另外关于日本、欧洲、德国这些国家与美国科技力量的对比,我还是想用诺贝尔奖的数据来做比较。这些国家对于中国学生的限制,我认为肯定要比美国小的多的多。第一,这些国家跟中国的关系肯定不会像美国这样强势。第二,这些国家太小,经受不起太大的经济损失。第三,这些国家也不希望跟中国搞得太僵,跟美国搞得太近。所以这些国家对中国留学生的限制几乎为零。当然,你也不能硬要去这些国家学习人家敏感的专业,将心比心。所以我认为还是有很多的选择的。

张伟用老师在美国做研究学者,研究课题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学业与职业发展。通过《美国西部新闻》开设“美国留学”专栏,向世界各地中文读者介绍美国大学情况。欢迎读者朋友们和我交流互动,我很乐意和大家交流美国留学相关疑难问题,帮助大家顺利实现理想的留学计划,也丰富我的研究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