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哈佛录取和求学历程的美国名校升学经验(完整版)

哈佛录取和求学历程的美国名校升学经验(音频)

Allen,出生于1991年,五岁时开始跟伊伦娜·伊万诺夫夫人(前苏俄音乐学院教授)学习钢琴,被誉为钢琴神童。九岁时就开始与不同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出。2004年,Allen开始了他的独奏生涯,曾在许多著名的音乐殿堂演出,如肯尼迪中心、卡耐基音乐厅、意大利圣尼可演奏厅等。

2006年《时代先驱报》称赞他演奏技巧杰出、音乐处理娴熟的年轻钢琴家。2008年,Allen获得了钢琴界享誉极高的New York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大奖。2009年,他又获得了艺术领域的总统学者奖,并受邀在华盛顿肯尼迪中心演出。

Allen高中就读于美国新泽西Bridgewater-Raritan High School,学业优异,是四年全A学生,修了8门AP课,每一门的成绩都是5分。高中毕业时,他同时被哈佛大学和茱莉亚音乐学院录取,权衡再三选择哈佛大学攻读应用数学和经济学。

从哈佛毕业后,Allen选择续弹钢琴人生,和茱莉亚等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们竞技。先后攻读纽约大学音乐硕士、哥伦布州立大学Schwob音乐学院钢琴演奏艺术家文凭、克利夫兰音乐学院钢琴演奏音乐学博士。2019年始在克利夫兰音乐学院及凯斯西储大学担任教职。

经张伟用老师邀请,Allen将以“基于哈佛录取和求学历程的美国名校升学经验Insightful Experience about applying for top colleges based on Harvard admissions and learning”为主题,做了一次公益访谈节目。本文为访谈文字记录。

翻译&特约评论员——Michael Chen老师

北卡州立大学UPP项目主任,Michael本科毕业于中国的南京大学,后于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获取MBA学位。在UPP项目之前,Michael是全球最大开放软件公司RedHat的全球首席市场(CMO),并于2004-2007担任红帽软件大中国区总裁。创立北卡州立UPP项目,作为北卡州立官方合作伙伴全方位帮助与支持国际学生。Michael目前担任杜克学校的战略顾问,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创业中心顾问,同时也是多届北卡州长的中国顾问。

特邀嘉宾——吴晓东教授

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荣休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虔诚的基督徒,2010年在北美中华福音神学院获得Master of Christian Studies硕士学位。先生是牧师,后随夫搬迁就此开始了网上教学,先后任教于University of Phoenix和Strayer University,目前在American Public University Systems任Full Professor,一名快乐的教书匠。

特约评论员——许雅岚

美国Atlanta Country Day School“亚特兰大国家公学”(中学)的校董,西安至美少儿教育机构的创始人和CEO,从事儿童教育18年,服务过20多万家庭。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曾担任北大汇丰西北同学会副会长、担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得到APP”VIP领读人,国培计划讲师,Buzan思维导图讲师,愿景是帮助一千个年轻人实现创业梦。

本期的访谈人——张伟用老师

旅美学者,独立美国留学观察员,中国教育在线国际部驻北美特约编辑。

特别鸣谢:本文由热心志愿者宋姬螢老师整理。宋姬螢,浙江宁波人,中文教师,曾任小学校长,目前在教育局任职。关注国际教育,资深留学顾问。

张伟用:各位朋友,早上和晚上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节目,节目将会非常精彩。本次活动的主题,我们调整了几次,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基于Allen的哈佛就读经验,来谈一谈美国名校本科申请。

今天的访谈嘉宾阵容非常强大,我逐一给大家介绍。

Allen,在入学哈佛本科之前,他的钢琴成就已经是世界级的了,获得了美国国内和国际的大奖。他的特殊经历和精彩故事支持他得到了哈佛和茱莉亚音乐学院等的录取。他选择去哈佛读本科,专业是数学和经济。毕业后,他选择了音乐的道路,攻读音乐学硕士、博士。现在,Allen在克利夫兰音乐学院及凯斯西储大学担任教职。

三位特约评论员:第一位,Michael老师。Michael老师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我们的金牌翻译。参加我们节目的老朋友都比较熟悉了,他是新智教育的创始人兼执行校长,是我们留学生朋友们的前辈。

第二位,许雅岚老师。许老师是我们节目的老朋友。现在是美国亚特兰大国家工学的校董,也是国内智美未来教育的创始人。

第三位,吴晓东老师。吴老师也是我们的老朋友。吴老师是 UNC一名光荣的退休教授。退休之后,她依然奋斗在教学岗位上,从事当下非常时髦、先进的在线教学。

今天的访谈分三个环节:

第一,我和Allen做一个主题访谈,聊一聊有关他跟钢琴的故事,哈佛的就读经验。

第二,Michael老师做一个压轴评论。许老师和吴老师分别给我们做精彩的点评。

第三,答观众提问。各位朋友们可以跟Allen请教,也可以跟几位特约评论员交流。这几位特约评论员都是资深的教育专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小有成就。

张伟用:您幼年时对钢琴的兴趣是如何发现和坚持的?你认为个人的兴趣和家人的引导支持,哪方面更重要一些?

Allen(Michael翻译):差不多在我5岁的时候,家长开始让我弹钢琴了。那时,我想长大了当一个钢琴家。我的第一个老师非常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使我在早期就受到了比较好的影响,从而顺利入门又不断晋级。

记得在9岁的时候,一首巴赫的曲子对我的影响很大,使我在音乐中突然感受到了自由。音乐不只是一串音符,而是人们可以用音乐来交流,可以跟朋友分享感受。在我的童年时代,音乐的内驱力主要来自于我要弹得更好,我要去参加一些比赛,拿到更好的成绩。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那可能不一定是最好的动力。但在当时,应该还是挺有效地鼓励着自己往前走。当然,现在我更多的兴趣可能是在于跟大家分享音乐、教授音乐,包括参加这样的一个访谈,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用音乐来跟大家沟通。

从小,家庭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父母给我很大的支持。他们能看到我的努力。我是属于那种比较有自制力的孩子,非常努力。我认为小朋友可能更重要的还是需要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或者是激情所在——不仅仅只是浮于表面。用你的热情带着你去钻研任何一个喜欢做的事情,很努力地表现,这样才能真正成就自己。

张伟用:我特别认同,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到激情所在是特别重要的,甚至有可能是受益一生的。但是在小时候,比如在10岁之前,很多的孩子可能并不一定能够顺利地找到他的激情所在。怎么样能够支持孩子找到他的激情?Allen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看法。

Allen(Michael翻译):我还没为人父母,还没有小孩。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说,不停地鼓励孩子,同时应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自由去探索。给孩子自由,并不是说完全的放养,要提供一些机会,多一些架构性的,有节奏地让孩子去尝试不同的兴趣爱好,有可能在尝试的过程当中,孩子就能找到自己的兴趣。

在整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同时父母还需要有“培育”的概念。作为父母,一方面要给孩子足够的营养,足够的指导,同时也要提供一个非常有保护性的环境,不仅仅是在物质上,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最后开玩笑说)这个问题太大了,全人类所有当父母的都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张伟用: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重大的挫折?如何克服的?

Allen(Michael翻译): 对于很多练琴的小孩,琴弹得好坏,一、两次比赛的成绩好坏可能对他们很重要。尤其是弹得不好的时候,会感觉失去了这个世界。我认为,比赛成绩并不是我们艺术人生命的全部,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我是谁?而我是谁——并不等于我的钢琴弹得好与不好就可以定义的。我认为,我是谁,我的自身价值,可能更多体现在我对家庭、对社区、对社会,能够带来什么贡献。

如果能考虑好了这些,孩子的成长就会更有意义。生命是一个旅程,偶尔的挫折并不能说明什么,我认为这个非常重要的。

张伟用:回顾您的成长经历,您最想感谢谁?

Allen(Michael翻译):在我的钢琴人生旅程里,感恩所有遇到的人。首先,要感谢的是父母。在我刚开始的钢琴生涯中,他们督促我去练琴,渐渐地,父母给我更多的是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

另外,刚才跟大家提到的第一个老师。他引我入门,让我在音乐中真正找到感觉。还有,大学期间的音乐老师,让我脱胎换骨,让我重新感悟音乐,同时也让我学会了耐心。老师让我把一个曲子重新组织,重新架构。早期,我会很紧张,是老师真正让我学会了放松,用一种完全原生态的心态轻松、自然地把音乐传递给大家。于此同时,我学会了怎么利用音乐来跟大家交流。老师给了我更重要的帮助,使我在音乐境界上得到升华。

当然,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我也有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些朋友能在我遭遇挫折的时候,陪我聊聊天、散散心,让我感受到完美的生活不仅有工作、学习,还有更多有趣的人和事。我感谢父母、老师帮助我成长,也感谢朋友们的陪伴。

张伟用:弹钢琴、参加比赛,一定会占用你大量的时间,但你还保持着优秀的学业,你高中阶段的学业全优。请问,你怎么管理练习钢琴和功课两者之间的时间?

Allen(Michael翻译):时间管理,一方面是知道去牺牲一些东西,一方面是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社交活动会占用很多时间,我不像别人有那么多的朋友。幸运的是,我不管在高中,还是在大学,都有一些比较亲近的朋友。我能够保证通过跟这些朋友的互动,不致于使我完全成为很孤独的人。

另外,我认为我做得比较好的是对时间的管理。我更追求效率。如果我全身心地、专注做一件事情,往往效果会比较好。但现在的学生事情很多,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用100%的精力投入。我选择不多的几件事情,投入100%的精力。对于有些事情,我可能只投入80%的精力,能够得到有90%的结果,力求更好的效率。总之,我觉得要学会牺牲,学会放弃。同时,在时间管理、做事效率上,找到更好的办法。

张伟用:请回顾您当年申请本科时的背景和成就。您申请了哪些大学?获得了哪些大学和专业的录取?

Allen(Michael翻译):我一直在弹钢琴,所以我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常春藤系列学校,另外一条是专业音乐学院。大学以前,我参加了很多比赛,在纽约参加州的钢琴比赛,到迈阿密参加全国年轻音乐家的比赛。美国有总统艺术学生奖,我是全国最优秀的获取者。

在钢琴之外,我也具备申请常春藤大学的学术基本条件。在申请综合性大学中,我很奇怪耶鲁、普林斯顿的招生官可能走神了,就没看上我。当然,哈佛喜欢我,我也很喜欢哈佛。我也申请约翰霍普金斯这样的一些学术上比较强的学校,我申请了茱莉亚音乐学院等几个都是比较专业的音乐学院。我拿到了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当时,我觉得去哈佛可以让我在音乐之外,应该更多地去拓展一下视野;能够让我去更多地感受音乐之外的一些领域。

张伟用:我们继续讨论选择的问题。为何选择就读哈佛大学?尤其是当年你拿到茱莉亚音乐学院这样最顶级的殿堂级般的音乐学院录取。

Allen(Michael翻译):当时是一个两难的决定,因为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学校。我更多考虑的是当时没有很明确的想未来想要做什么。我只是觉得在高中的时候花了太多的时间去练钢琴,有时候一练就是一天。

没有钢琴的生活状态,外面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像哈佛这样的学校,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学生,去那里可以让我觉得可以结识更多的伙伴。跟这些人接触,可以让我接触到更多的钢琴之外的世界。

(刚才Allen没有提到一个背景知识,茱莉亚音乐学院不像咱们国内的中央音乐学院。比如他们的芭蕾舞专业,第一年可能整个班会招30个同学,一个年级就30个,最终可能只有7个人毕业,跟传统的音乐专业学校有所区别,可能更多的像国家芭蕾舞团或者是国家交响乐团,是一个非常小的团体。尽管哈佛学校小,但一个年级也有接近2000的本科生,而像茱莉亚音乐学院,每个专业,可能就是一个很小的班。)

当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想融入一个社区,想有一个更大的圈子。所以,我决定去访问哈佛。哈佛大学位于波士顿的剑桥,那里比较繁华。在我参观校园的时候,要穿过马路。过马路,按照规定,车有先行权,本来应该是人让车的,但那个车停了下来,那个女士还微笑着跟我招手。也许是因为那时候还年轻,我感觉特别的温暖,特别的震撼。

这个社区给人的感觉特别好,让我感受到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体贴。现在看起来好像那是一个挺可笑的原因,却似乎是那一瞬间,我决定了我要去哈佛。

张伟用:能否回顾一下您的哈佛求学之旅,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故事。比如,一两件你在哈佛的趣事,你最自豪的成就。

Allen(Michael翻译): 这个故事太多了,我准备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是我大概在大三还是大四的时候,选了一门课叫“线性优化”。这个课比较高阶,应该是研究生阶段的课,校友对这个课的评价是“魔鬼般的”。

这门课是很多申请博士的学生,最后上的几门课之一,没有几个本科生,而我当时是本科生。修这门课不但要做很多论证,还要编程,那时我还没学过编程,所以还得临时现学计算机语言。学完了所有语言以后,用编程的方式再来展示自己在数学方面的研究。这门课对我来说的确非常考验韧性、独立能力和学习能力。我认为这门课的难度在我求学生涯中仅次于音乐博士阶段最后的考试。

开学的时候,老师很随意地说:“不管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你们什么都可以带,书本、电脑……。”大家一听开卷考就感到可怕了,都不知道老师会出什么样的考题。

但经历过之后,我知道了真正学术优秀的,具有最高学术水平的学校,或者公司,都是需要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才的。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向着有一个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所以,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故事。哈佛魔鬼般的考试,更注重考察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很多最顶尖的学校如哈佛,还有其他同类的大学的考试和高中阶段的考试特别不一样。在高中阶段,95分的成绩,我们就能拿到一个A。但是,当我们到了哈佛这样世界最优秀的大学,不是看我们在一个标准上达到了多少分,而是看当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如何能够自己去探索,攻克,或者开始去攻克。

老师看的不是他给我们10道题,我们做了多少,而是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能做一道题,但到了这结束的时候,我都能做对了。考查的不完全是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全面地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这是我需要补充的,高中学习与大学学习很大的不同在于处世的一些哲学,世界顶尖学校的教育理念。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我在哈佛的另一种生活。第一个故事是学术上的,第二个故事是令我开心的业余生活。在大学的时候,我是学校古典音乐广播电台的主持人。我会做很多事情,除了播报音乐,还会更多地去选择比较好的音乐。在与大家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个至今都在交往的挚友。那个朋友也是一个主持人,我们经常会在晚上的时候谈论音乐。

那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每个学期,我们都从很多古典音乐的俱乐部的成员找工作人员,让大家更多地去欣赏好的古典音乐。每当学期末,我们的团队就会有一个派对。我记得有次活动结束,我和这个朋友来到哈佛外面——波士顿的查尔斯河边上溜达。那时已经比较晚了,河边一大群大雁都已经睡了,我和那个哥儿们却在河边嬉戏,把所有大雁从睡梦中惊醒。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回想起当时追逐大雁时的情景,真是特别的难忘。

大学生活是很美好的,既有紧张严肃的学习,同时也能让我们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留下很多难忘的记忆。

张伟用:请教一个我们大家都很关注的现实问题——结合你的申请和求学经历,你认为当年获得哈佛录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llen(Michael翻译):我的答案大家不一定会喜欢,也不一定适用。对于我来说,我就是幸运。我认为作为每一个申请人不管是申请哈佛,或者是其他学校,需要有一个比较强的实力。我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是比较深,SAT的成绩也不差,还有推荐信等,我认为当时在申请的过程当中,都需要尽量完美地全面地去展现。因为所有能够申请这些学校的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

我认为我就是一个幸运,因为哈佛收了我,但是耶鲁和普林斯顿却就拒了我,所以是没有一个标准,有可能是我正好与招生官的口味或者风格契合。这是我认为幸运的一方面。

现在,我已经毕业,想跟大家说的是:进到什么学校,不管是哈佛,或者其他学校,或者甚至没有进入最领先的学校,都不是最重要的。

在大学期间,你如何去成长,如何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对生活的领悟能力,这个才是更重要的。因为到了最后,衡量一个人的,不是你本科就读的学校的品牌,而是你如何去用学到的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尽快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运用好所学的知识。这对任何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这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建议。

张伟用:Allen,哈佛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请用具体的事例证明。

Allen(Michael翻译):这些都是又难又大的话题。对于哈佛来说,可能没有一个叫典型的学生。哈佛可能更多地考虑学生是否有领导潜力,这并不是说非得当领导、做CEO等。哈佛是非常多元化的社区,学生有可能想去做商人的,也有可能想去做教堂的主持,或者去做社区工作。学校还会考察学生有没有更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来做很多事情。

另外,学校希望看到每个学生在某一方面执着的热情。比如,我坚持练习钢琴这么多年,非常执着非常深入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哈佛会对大部分学生进行面试,考察性格特点或者说是魅力,是否符合社区的风格,考察学生的成熟程度,学生身上的正能量、幽默感等。

这些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是不一样的。哈佛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存在。具有探索性的思维,永远怀着好奇心,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对哈佛人的一种看法和经验。

张伟用:当你从哈佛毕业,又回到音乐和钢琴这条路上,有哪些故事和心路历程和我们分享一下。

Allen(Michael翻译):我跟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一个是我在本科毕业以后,去了纽约大学修硕士,那里我有认识的老师。他是我在音乐道路上对我影响最大的恩师。

但在纽约大学的前两年,我是很彷徨的,很迷茫的。为什么?因为我在读硕士之前已经有了一点成就,而这个老师颠覆了我的所有,重构我的演奏,否定了我的演奏风格,让我一切从头开始。从最简单的指法重新开始,一步一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最基本的练习。

这是一个获得重生的成长历程,使我深切感悟到学习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可能不是一直往前走的,有时候是可以往回走几步,以物为镜。所以,希望大家在今后不管是遭遇挫折,或者遭遇瓶颈,有时候可能往回走一两步会有脱胎换骨的效果,犹如重生。当然,需要有一定的耐心,相信学习的过程是这样一种周期性的螺旋性上升的。

本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克里夫兰念音乐博士时候的经历,但我想起来我有一个在YouTube上的频道(The Tragedy of Schubert’s Impromptu in E-flat major, D. 899 No. 2 || Dr. Allen Yueh

https://youtu.be/Os8xiSokc4Q),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索了解一下。现在,我临时想到跟大家分享我的心态。我觉得还是挺有意义的。

我踏上音乐之旅后,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体验。从事音乐工作,能认识到很多人,这让我非常喜欢,非常享受。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小提琴演奏家,我们的合作堪称天作之合。突然遇到一个人,所谓琴瑟和鸣,大家可能都有那种欣喜的感觉。

生活中充满了很多难以去计划出来的体验,音乐给我带来了太多的美好。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享受这种音乐带来的美好,希望大家对生活少一些计划性和期望值,随意地去探索,当然不乏执着,我相信生活会非常美好的。

吴晓东老师:Allen敢于尝试。他觉得对音乐学校了解比较多,比较熟悉钢琴专业。但是,对哈佛这样一个综合性大学,有更多的领域是他所不知道的,所以他想去探索。当他想到可能还没有准备好,还没有考虑好是否在音乐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时候,他想去探索一下那些未知的领域。

于是,他选择哈佛这所综合性的大学。他可以有机会认识更多具有不同才华,不同技能,不同成长背景的人。在一个更大的社区里面探索,再来确认自己的热情和才能是不是确实还在钢琴这个领域,我觉得这样的探索是非常好的。这样可以使得我们的人生无憾。

在前几次的活动中,我很喜欢燕晓哲老师的话。他说,如果你不去尝试,你就什么也得不到。当然,你去尝试了,也可能不一定成功。我觉得Allen体现了敢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哈佛等很多名校非常看中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就像Allen讲的,学校看重的不一定是你在考试时能答对多少,而是看你有没有自我学习,探索未知的能力。

在我自己的求学过程中也有同样的经历。有人问我数学有多难?在我学到拓扑的时候,难到我根本就看不懂题目,就别说怎么回答了。在我学经济的时候,有一次,老师给我们6个小时。他说,这6个小时,你去哪里都可以,你可以吃饭,甚至睡觉都行,但是不能够和别人说话。

有的人根本就没有用6个小时,甚至有人一个多小时就把卷子交了,当然也有人坚持了6个小时。坚持到底的人并不一定他都答对了,也许只答对了20%。而老师需要看到的是,你是否能用这6个小时尽情地去思考,去探索,尽努力做到最好。

人生是一个旅程,不要把得失和输赢看得太重。Allen开笑话说,能上哈佛是因为他的运气,实际上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经常跟女儿说,赢是非常罕见的,而输是常态。因为只要有竞争,只要有两个人,你赢的可能就只有50%了。

比方大家都想得到乘豪华游轮去旅游的机会,可能会有上万人申请,你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而想得到iPad,有可能只有1000个人申请,那你就是千分之一;而如果赢的是一支牙膏的话,可能只有5个人有意愿,你可能有20%的机会了。但不管是乘豪华游轮旅游还是牙膏,它同样给你赢的乐趣。

我们经常讲,我怎么能够与众不同?年轻的时候,我总是想着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最短,所以总想着怎么才能最快达到目标。后来,我才感悟到:爬一座山,直线距离最短,但路途崎岖难行,说不定还有悬崖峭壁呢。一般情况下,我们是爬不上去的。但如果我们迂回曲折,沿着盘山小路走上去,确实是需要走很多弯路,但最终我们是能够登上险峰的。

Allen也说到,有时候我们想要更进一步的话,可以先退两步。所以,有的时候曲线救国有助于达成目标。人生旅程,走一些弯路,受一些挫折、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正是这些曲线能够显示出我们的与众不同。直线只有一条,如果大家都走直线,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两点之间的曲线是无穷的,这些无数的可能反而使得我们与众不同。Allen说得很好,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可能需要停下来环顾一下四周,看看沿途的风景,这样也很好。

最后,他认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要能够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人的价值不在于成功,不在于考上哪个学校,也不是在于你赢了哪个大奖,而在于我们怎么给自己定位,对社会有什么贡献。要是我们能对社会有贡献,能够找到同行者,包括父母、老师,还有朋友,是很幸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我希望大家能踏上成功之旅。

张伟用:谢谢吴老师。吴老师对Allen很熟悉,根据他的成长故事,结合个人的求学经历作了特别精彩的总结和点评。特别感谢!

许雅岚老师:今天,Allen的访谈,还有晓东老师的评论,让我感觉收获满满的,非常感恩。我就是一个在求学路上的人。

第一,身为父母,我真的很羡慕Allen的爸爸妈妈。Allen成功地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我相信伟用跟我一样,都会很羡慕的,因为我们的孩子还比较小。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学会去帮助孩子发现自身的天赋。

第二,要善于委托。我相信,Allen的启蒙老师肯定不是他自己找的,一定是他的爸妈帮他找的,所以,父母的作用是多么重要。给孩子找到一个特别优秀的启蒙老师,可以让孩子的成长事半功倍。

第三,父母能严格要求孩子。Allen两次提到,他的爸爸妈妈一开始严格要求他。我想,孩子的自觉性,一开始都离不开父母的督促。父母能狠得下心,而不是抱着随意的心态。现在,很多父母尤其是一些养女儿的父母,总说: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孩子喜欢就让她继续,不喜欢就算了。我见过成千上万的家长,我经常听到这种声音。而Allen的爸爸妈妈,却恩威并施。

这让我想起来朗朗的故事。他爸爸为了让他坚持弹琴,在他十三、四岁的时候告诉他:你要不继续学钢琴的话我就跳楼了。虽然这种说法,不是很妥当,但父母能适当地当一下虎爸虎妈,有助于孩子走上一条自由的道路。所有的自由都是要付出努力的。付出的艰辛将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这种付出是能够深入骨髓的。

第四,让我震撼是,Allen这么年轻,却能悟出人生的真谛。人生中重要的并不是你今天所取得的成绩,而是你为这个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所有成功或者失败,都不是一个终点,我们不能轻易去定义人生。而是应该充分地享受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环节,这一点让我特别的感动。

很多家长到了四、五十岁了,依然没有这样的感悟,依然觉得孩子应该照着我的想法成长。Allen父母的智慧之处,在于能在关键时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而在孩子找到自己的自由和快乐的时候,就放手给孩子真正的自由,不再去束缚孩子,尊重Allen去哈佛大学的选择。

我身为儿童教育的老师,我特别期望我们的很多观众,很多父母能够学习Allen的父母,运用我们的智慧培养智慧的孩子。

张伟用:谢谢许老师,我感觉今天的活动是一个家庭教育论坛。

Michael:按经验,我知道我们的听众里有很多家长,也有很多教育工作者。我从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

第一,我现在的工作以教学和教研为主,最近感受比较深的是,怎么平衡教育的两种理论——接受式和发现式。

接受式的教育,就像刚才吴老师说的是两点一线。老师给学生设置一个教育目标,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小目标再分成章节段落,去教学,去要求学生做。

体验式的教育,老师预设一个目标,在跟学生互动后再决定要什么,应该怎么来教,所谓因材施教。

接受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我希望我的同事、朋友和家长,要有一个概念,我们需要回归教育本质。社会在发展,需要我们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很多中国家长,把出国留学和精英教育简单地画了一个等号,我不太认同。如说,大家把孩子进常春藤学校作为目标,认为只有顶尖学校才是精英教学。事实上,中国的教育也有其优势,包括我们经常会听到中国父母对孩子的一种高压,也有存在的必要。而现在很多人走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所谓的快乐教学。

当然,快乐教学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空间。但一味地强调快乐教学,对孩子的成长未必一定是好的。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理论和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学习英语,对于语法、词汇等,记忆是必须的。这就需要接受式教学。教育工作者要灵活运用教育理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是第一点。

第二,Allen说音乐给他带来的很重要的经历。他小时候并不自信,音乐让他找到了自信。哈佛想要的学生是独特的,我相信很多像哈佛这样优秀的学校、企业,不仅仅是要找到这种非常有潜力的员工,他们更需要的是具有特质的人。自信是特质当中非常重要一方面。

怎么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找到自信?我想这不仅是学校的工作,同时

也是咱们家长的工作。这个自信不完全是我们经常说的出色地完成一项什么任务,而往往是来自于能够突破重重困难,在取得一些成就时内心的笃定。

最后,我想说,Allen一直在提的成功的意义在于我们回馈社会,分享他人。这也是我希望学校、家长能真正意识到的。美国优秀的大学,在高中生申请本科的时候,他们会考察学生有没有“小我”和“大家”的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鼓励这种精神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个体要服务于他人。

马斯洛理论认为,在满足物质这个最基本的需求后,群体是人追求的高层次需求。Allen是弹钢琴的,做主持人,有一个很好的圈子。而他发现自己精神上得到满足的是在哈佛的校园里穿马路时得到的那个非常美丽的微笑。我认为这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最高层次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不一定是快乐的。快乐的真正源泉是来自于通过努力,得到我们之外的人、社会对我们的价值的认同。这种认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是非物质的。真正找到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长期坚持下去的精神才是幸福的源泉。

从理论一点的角度,我跟大家稍微分享观点:一是权衡接受式和体验式的教育教学方式;二是培养特质,自信心和其他的一些特质,如保持好奇心,使我们与时俱进。三是成功和快乐的源泉,来自于自我价值的认知。这也是我希望所有的家长、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教育犹如一道永远解不开的数学题,无解让教育成为一门艺术。感谢所有同仁。跟专业人士沟通,分享我喜欢、欣赏、教育孩子的过程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张伟用:谢谢Michael老师的分享。Michael老师能理论联系实践,还通过Allen的精彩案例来呈现,我们很受启发,现在进入第三个环节。

请教Allen:小孩的音乐天赋较高,得到老师的肯定,但目前的兴趣更多的是在网络游戏中,学琴的自驱力不足,请问怎样引导孩子把兴趣转移到学琴上去?

Allen(Michael翻译):电子游戏的特点是我们在玩的过程当中,实时地得到回报,这个回报可能是我升级了,我的能力更高了。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马上看到玩带来的成绩,而音乐可能更难一些。不是说我弹了以后,马上就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回报,所以需要教育孩子学会看到眼前的和长远的成果。

我能想到的是,可以给孩子一些正向的指导。比如,说游戏不好,你不能玩游戏,要弹琴。如果我小的时候父母这样跟我说,我肯定也不开心,肯定会有情绪,不愿意弹琴。

如果父母说:你打完游戏,我们就开始练琴,或者是练完琴以后在休息的时候,你可以去玩会游戏。这样,对于我们认为负面的事情有一个正向的引导。父母尊重孩子,让孩子懂得音乐的投入不是立刻能有回报的,是一个长远的投入。总之,用更多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这是我能够给大家的一个建议。

张伟用:这个问题我也很感兴趣,我相信很多的学生家长都很感兴趣。今天的几位教育专家Michael老师、许老师,还有吴晓东老师,你们愿意分享你们的观点或者是建议吗?

Michael老师:我认为“沉迷”于电子游戏、手机等的状态是我们没法去改变的。一定是坏事吗?不一定。我二女儿今年12岁,大女儿今年18岁。大女儿说二女儿天天在手机上,而我认为是她俩都天天在手机上。他们的朋友,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在那里,这是我们没法去改变的。

我们小时候不想在家里待着,老想出去跟朋友混,哪怕在外面发呆,也觉得比在家呆着好。每个人都有时代烙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产品,怎么让孩子找到一个平衡?堵是不行的,我们应该因势利导。Allen刚才说了,我们要尊重孩子在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但生活中除了电子游戏,还有很多其他的事需要我们做。我觉得这样跟孩子沟通,可能会有效果。

许雅岚老师:第一,我是一个小白级的音乐爱好者,我觉得很多游戏是有助于音乐学习的。Allen在学校里做古典音乐的主持人,肯定需要从电子产品选取一些音乐,电子产品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非常好的帮助,这个是每个人都会的。

第二,我们用电子产品来学习。我用很多软件来配音,来创作乐曲。我创作了很多以唐诗为歌词的歌曲给幼儿园孩子唱。因为非常简单又朗朗上口,所以孩子们很容易就会了。那么我是怎么做到的?我不懂乐理,也不知道怎么去创作,但是有很多APP可以帮忙。所以,我想表达的是只要适度地引导,有一些游戏是可以帮助孩子学习的,学数学、学音乐还有学汉字等。

作为老师,我们适度地加以引导,给孩子们一些有趣的学习游戏,数学的、英文的和音乐的等等,都是有及时的回报的。就像刚才Michael说的,堵是不行的,我们要像大禹治水那样适度地引导,就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帮助。这比老师的教学可能更加快捷,比父母的指导更加专业。我们不至于把电子产品视为洪水猛兽,可以当作一个贴身的老师。游戏还是蛮有趣的。

吴晓东老师:我也同意Michael老师和许老师说的。另外,我就想说的是要注意不能让电子产品伤害孩子的眼睛。还有在阻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要避免跟发生正面冲突。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小孩的感情波动很大。

在纠正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火候,让孩子记住这个事情是非常严重、非常厉害的一件事情,但我不期盼他立刻就改。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让孩子有个缓冲、接纳的过程,慢慢地,把坏的习惯给改正过来,不企望他当时就改。

但要给他一个比较深的印象,让他知道这个事情是一定要改的。每位家长要找到一个自己的孩子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让他接受。坏习惯形成是非常容易的,一天就可以,一个小时就可以,但是要改掉一个坏习惯,往往需要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所以家长不要太着急。

Michael老师:刚才许老师和吴老师说到,没有一个现成的方式是适用于每个学生的。吴老师说得特别好,需要适度地去看使用电子产品与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有效地长期执行。

Allen刚才给的建议给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是30分钟。家规很重要,我认为现在美国的亚洲家庭,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是自由派还是管制派?我们要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不是说所有放手不管就都是好的。

年幼的孩子,初中之前的时候,习惯尤为重要。孩子的睡眠非常重要。在我们家,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的手机要放到我们的房间,因为之前孩子因为手机而影响了睡眠。

张伟用: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这是个数学、科学和艺术的问题,我们需要继续去探索。

有家长请教一个我觉得技术行为的问题:首先恭喜Allen梦想成真,我女儿在高中前对钢琴有浓厚的兴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高中阶段在没有坚持弹钢琴,只是作为一个兴趣,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在大学申请时,这样的信息会不会让大学招生官觉得这个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坚持下来,缺乏坚持不懈的品质,是否会成为一个劣势,或者是一个缺陷?

Allen(Michael翻译):让父母和孩子沟通一下,找到发生这样的情况的原因。孩子是因为思想上碰到什么问题了,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孩子对音乐不感兴趣了。他教很多学生,如果是他的学生的话,他会觉得很可惜。

如果你不喜欢钢琴了,能不能找到在其他方面的兴趣和激情所在?这个很重要,不一定非得要走钢琴这条路。因为我不是大学的招生官,不能给出建议。我认为关键是看你在申请的时候,怎么去陈述这个事情。

追问:如果你的学生现在是这样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拿到过很多奖,而这个学生说我不想弹钢琴了,你会怎么办?

Allen(Michael翻译):如果我有这样的学生,我要了解到底是出现了什么问题。有可能是情绪上的,有可能是思想上的,还有可能是心理上的一些原因,让这个孩子失去了这个兴趣。

我在哈佛第一年、第二年的时候,也有过这样一段时间。因为当时除了音乐还有很多学习上其他的事情,我对自己说,再给音乐一个机会——做了一个演奏会。而那次演奏会重新点燃了我对音乐的热情。

在音乐的道路上,有反复的过程是正常的。很多学生,会认为音乐太无趣了,天天重复训练。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改变一下节奏,可以去看看视频,去参加一些社群活动,我们要成为积极的行动者。

Michael老师:我女儿小时候也弹钢琴,老师也很好,是一个俄罗斯的钢琴老师。小时候也拿过一两个奖。在她十几岁的时候,我们认为弹钢琴不是为了拿奖,作为一个兴趣爱好,学会欣赏音乐,在闲暇的时候去放松,也是有意义的。后来,调整节奏,由她自己挑曲子,以前练习是为了参加比赛,现在可以由她自己挑选喜欢的曲子,全身心地投入一段时间去研究。这可能是要跟家长和学生深入交流的。

张伟用:好的,谢谢Michael老师。Michael老师刚才提到他女儿,很有参照性的。Michael老师的女儿今年申请到了美国前5名的大学本科,所以从申请的角度来讲,没有坚持对申请一定是负面的,还是在于怎么样去处理。

最好要把这种体验变成一个优势,而不是家长担心的劣势。从申请的角度来讲,应该还是有很多方法去处理,不至于产生特别严重的影响,所以不需要太担心。

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节日就到这里,活动特别精彩,Allen的故事和几位老师的点评,特别有信息含量,感谢大家的参与,我们下次有机会再聚。

延伸阅读:

华裔男孩的哈佛、耶鲁藤校及全奖申请经验(附赠经验福利)

比耶鲁还难进的布朗本医连读+全奖炼成记(完整版)

与哈佛大学招生办主任谈个人经历与美国名校申请

张伟用老师在美国做研究学者,研究课题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学业与职业发展。通过《美国西部新闻》开设“美国留学”专栏,向世界各地中文读者介绍美国大学情况。欢迎读者朋友们和我交流互动,我很乐意和大家交流美国留学相关疑难问题,帮助大家顺利实现理想的留学计划,也丰富我的研究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