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未来:终极不驾驶乐趣 -CES 2018随笔
李骥(威汉集团联合创始人)
2018年1月16日
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北馆外已然十分嘈杂,但还时时传来汽车轮胎剧烈磨擦地面的尖锐声音,空气中还会飘过浓烈的橡胶烧焦的味道。远远望去,是蓝色的BMW M系轿车在狭窄的车道上做加速和飘移的特技动作,生生擦出一片烟雾。
这是BMW为媒体和参展者提供的“终极驾驶体验”试乘活动,尽管也排了长长的队伍(话说CES哪里不排队?),但在我看,这些吱吱嚓嚓的磨胎声和难闻的橡胶糊味,在整个CES里多少有点违合。
在今年的CES,无人驾驶、自动驾驶,以及更现实和更“低版本”的智能辅助驾驶,无疑已被确立为汽车和交通业公认的未来走向。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你已看不到那么多概念车在画那张饼,而会看到各相关产业内大批公司,一起带来更实在、更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传说中的无人驾驶真的就要来了! — 这可能是今年看过CES之后最大的感受。
给人带来这种感受的,并不是传统汽车厂商,而是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企业。CES上最酷、最sexy的未来创造者,是那些做芯片、通讯、传感、数据、导航、交互和智慧城市交通的大大小小的公司。
其中最抢眼的有Intel。这家在移动芯片时代未能保持垄断地位的的巨头,不会放过正在到来的自动驾驶的浪潮。它和旗下公司Mobile Eye带来从传感器、交通数据收集到车载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全套解决方案,并与BMW等厂商合作,很快将系统运用于数百万量使用中的汽车之中。
Mobile Eye传感器和Intel无人驾驶芯片
Intel在芯片厂商阵营内的竞争者英伟达(NVIDA)和高通(Qualcomm)同样把无人驾驶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CES展出的解决方案同样具相当的可行性。它们似乎都在向世界宣称:无人驾驶的核心是数据和计算,而芯片,才是驱动产业的核心因素。
NVIDA展示的无人驾驶超级赛车
但无人驾驶生态链上其他厂商,例如做传感器、地图导航、人机交互和系统集成的公司,自然不会附首称臣。今年CES上人们看到的是Panasonic, Samsung, Bosch这样的巨头,以及大量新兴专业公司,都带来了花样繁多、各具特色的解决方案,包括百度Apollo这样富于特色和潜力的技术。
Bosch的汽车互联技术
Panasonic也在进军无人驾驶
百度展台设计一般,但Apollo在无人驾驶领域也算有一席之地
所有这些非汽车公司的展示,会让人深切感受到未来汽车和交通工具的根本属性,已不是工业制造,而是IT — 数据、计算和人工智能。
这无疑是革命性的变化。面对被人“革命”的危险,传统汽车厂商又如何应对呢?
据说今年CES来了十三家汽车OEM制造商,大概代表全球汽车产业三分之一的体量。这十多家大大小小的汽车公司,几乎都集中于无人驾驶、新能源和智能驾驶这三个领域发力,宣告它们顺应和融入这场大变革的积极态度。
最出风头的是福特,CES多年来最重要的汽车合作伙伴。今年换帅的福特倒是没有“过于激进”的大谈无人驾驶,更没有去谈汽车,而是转向“智慧汽车和城市”。新任CEO Jack Hackett在主旨演说中提出“活的街道”的概念,宣扬“把街道还给生活”,听起来是很有格局和远见,但听完了我其实并不了解福特做了些什么,或是将要做什么。
福特宣扬理念的风光大秀
奔驰就没有那么高调,它展示了其EQ概念下最小的车smart和最快的车AMG Project One. 其中smart EQ是纯粹靠语音控制的“会走但不需要开”的车,奔驰在对它的介绍中,不无幽默地说:“到现在,我们才合乎逻辑地从汽车中取消了方向盘和脚踏板。”
AMG EQ Power Project One
没有脚踏板和方向盘的 smart EQ
除了上面说的飘移作秀外,其实BMW也非常低调。它没有大型展台,但与APTIV和LYFT有合作做无人车在街上的巡游,还有就是与Intel在交通数据采集处理方面的合作。
看得出,欧美的汽车大厂也都在试图转向,但平心而论,它们的转向都显得太过保守和迟缓了。抓住人们眼球和想像的,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厂商,那些在传统汽车业格局里二流、三流甚至完全不入流的品牌。
Toyota 此次CES一次性推出三个概念,从智能汽车到无人驾驶,从个人出行工具到无人驾驶商业解决方案,可以说是汽车厂商里阵容最强的一个:
智能汽车和出行工具Concept-爱i
无人驾驶商业解决方案e-Palatte
Honda这次根本就没带来什么“车”,它展示的是一组具实际功能的移动机器人,你觉得他们还是车吗?
Honda的移动机器人让人打开对“车”的想像
Nissan则在其智能汽车iMX之外山努力跟你讲一个关于“从头脑到汽车”(Brain-to-Vehicle)的故事 — 直接测知驾驶者的脑神经活动并进行学习,形成终极的个人化、智能化驾驶干预。这么大胆前卫的技术路线,听起来吓人吧?
Nissan的技术路线核心在于“读脑”
现代和起亚同样声势浩大,我倒是挺佩服他们一直坚持做燃料电池技术的这一份“轴”劲。
NEXO:也许是整个CES唯一的一部燃料电池概念车
大概因为没有什么真正的自有技术可展,中国汽车厂商集体缺位CES,只有一个拜腾孤零零地在这里上市它的首款车纯电cross-over。这部车各方面的设计和技术路线也还可以,但我总觉得它那些巨大的屏,其实只是为了大而大而已 — 开车人受得了这么大屏的干扰吗?
拜腾的大屏可以称为“广告屏”,因为它的目的是给拜腾来做广告的
CES汽车展区里大大小小什么样的厂商都有,不过让人感到最违和的还是Jeep. 宽敞的展位上除了陈列一些造型粗犷的SUV之外一无所有,当然也就人流稀少。您这跟科技有几毛钱关系?来干嘛啊?
Jeep Wrangler 选择在CES上市
其实通观今年CES上的汽车厂商,把CES当成经销商展厅的Jeep,以及之前提到的把CES当成媒体试乘活动现场的BMW,都反映着传统汽车价值与新兴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某种矛盾和不协调性。
例如BMW,作为天生的“终极驾驶机器”,它一直追求的那种“终极驾驶乐趣”是一种物理性、生物性的感官体验,是驾驶者全身心浸入才能获得的快感。但今天的汽车都在做什么?他们都在开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让驾驶更简单容易(也就是更没有浸入感,更“没有感觉”)。
更要命的,是所有人一夜之间突然翻脸说“要把人类从驾驶中解放出来”,所有新技术都是奔着不需要让人类开车去的。未来只有“出行的乐趣、乘坐的乐趣”,哪里还有“驾驶的乐趣”?这又让BMW这样的公司情何以堪?
其实这就是正发生在汽车业界的“价值观革命” — 机器正在优化,也正在替代人类与出行相关的行为和体验,汽车和交通的未来通用价值观,应该不再会是“终级驾驶乐趣”,而会变成它的反面 — “终极不驾驶乐趣”。
(CES 2018随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