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耶鲁还难进的布朗本医连读+全奖炼成记(完整版)
布朗本医连读+全奖炼成记暨本科全奖“民间”论坛(音频)
继《比哈佛耶鲁还难进的布朗本医连读+全奖炼成记》公益访谈计划发布,陆续收到很多积极的反馈,好些热心的朋友希望参与本次活动,因此我们决定“加餐”,邀请知名教育企业家和美国留学专家举办“民间”论坛,和大家畅谈美国常青藤盟校本科全奖的成功申请经验。分享优秀学子和虎妈宝爸们的宝贵经验,激励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朋友们更加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追求卓越,做社会有用之才!
燕儿老师是《张伟用谈美国留学》访谈节目的“金牌翻译”。女儿小雨点今年获得布朗大学医学本博连读(Brown’s Program in Liberal Medical Education,简称PLME)及将近6万美金每年的资助。PLME实际比哈佛耶鲁等藤校本科更难申请些,每年的录取率3%左右。张伟用老师被好些朋友们私下问过,燕儿老师是谁?本次,我想直接揭开燕儿老师的庐山真面目,请她做了一次访谈,聊聊布朗PLME及全额资助的申请经验,及她的育儿心得。
主题访谈嘉宾:Yanny(燕儿)老师。2006年留学美国获得MBA学位,任教美国高中近10年,每年指导很多学生进入美国一流大学。女儿小雨点,今年被常春藤盟校中唯一的医学本博连读项目~布朗大学的PLME项目录取。微博:教在麻省,每日更新育儿心得、分享英语学习经验。
特约访谈人:陆旖,某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曾任国内某知名艺术团团长。
圆桌论坛主持人:许雅岚老师,美国Atlanta Country Day School“亚特兰大国家公学”(中学)的校董,西安至美少儿教育机构的创始人和CEO,从事儿童教育18年,服务过20多万家庭。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曾担任北大汇丰西北同学会副会长、担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得到APP”VIP领读人,国培计划讲师,Buzan思维导图讲师,愿景是帮助一千个年轻人实现创业梦。
特邀嘉宾:陈华老师,做《无本地身份的国际留学生升读医学类专业的机遇和挑战(北美及英联邦本科医学类招生条件)》主题演讲,陈华老师是美嘉留学创始人,从业20年,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北京电视台《留学生》节目5年300期节目金牌留学规划师,人民网2次专访留学规划专家。
特邀嘉宾:Karen Chen老师,做《美本申请中参与大学线上宣讲会和访校活动的重要性》主题演讲。光远教育联合创始人,资深品牌管理咨询师,参与多项上海市政府、中美数字货币、英国运动品牌等行业与公司的传播执行管理工作。
特邀嘉宾:衣艳老师,做《美本名校申请文书写作的误区》主题演讲,北京电视台留学生栏目美国特约规划师,深耕留学行业工作16年;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员,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授予第一批高级咨询顾问证书。
观众提问环节主持人:张伟用老师,旅美学者,独立美国留学观察员,中国教育在线国际部驻北美特约编辑
访谈活动采用新的模式和大家见面,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主题访谈环节,由特约访谈人陆旖与嘉宾燕儿老师进行对话;第二部分“民间”圆桌论坛环节,由知名教育企业家许雅岚老师主持,美国留学专家陈华老师、Karen Chen老师和衣艳老师分别做主题演讲;第三部分观众互动环节,由张伟用老师主持,欢迎观众朋友们向嘉宾提问交流。上述所有参与人员均为《指点迷津》公益访谈节目的志愿者。
关于小雨点的申请背景
陆旖老师:首先请燕儿老师介绍一下小雨点的申请情况,包括个人背景、标化成绩、校内外奖项、申请节点、录取结果及奖学金情况。
燕儿老师:我先介绍一下美高的GPA算法。GPA有两种,一种是非加权绩点,满分为4.0,另一种是加权绩点,受荣誉课、AP等高难度课程的权重影响。比如在小雨点的学校里,学生可以从高二、也就是十年级开始选修校方开放的AP课程,这些课会比普通课在GPA中占权重更高,最终算下来满绩点是4.5。
小雨点申请时的GPA在4.31,年级排名第一,也是班级的毕业生代表。没拿到满分的原因是九年级不允许选修AP课,所以她当初先上了一年的荣誉课程。
标化方面,小雨点在复习两个星期后拿到SAT1580分,ACT35分。这两项考试都接近满分了,不过也是留了一点小遗憾。这里可以跟大家解释一个备考的误区:标化并不需要满分。大学官网上都会列出建议分数的上下线,例如布朗大学建议的下线在1490左右,上线为1580左右,达到中位数即可,如果在已经拿到不错的成绩后还要硬拼满分,其实边际效应很低,孩子不如把时间花在其他方面。
小雨点有4门SAT2,分别是化学、生物、汉语、数学2,其中生物780分,其它三门满分。为什么要考SAT2呢?这里请大家一定要留心。很多顶尖大学官网会推荐学生提交SAT2分数,甚至直接指明推荐考某些科目。这是在委婉地告诉我们必须要考,而不是真的在给选择,否则学校就直接只字不提了。
关于竞赛型申请者和奖项型申请者
燕儿老师:小雨点的性格跟我有点像,不是竞赛型选手,咱们之后可以多聊一下这类申请者。
小雨点是基础科研型的孩子。她八年级参加过麻省科学竞赛,之后除了带队参加数学团体赛就再没有报名过单项的个人赛。我曾经问过原因,也提过建议,说既然她数学、生物、化学都很好,要不要考虑冲击奥赛。小雨点拒绝了,想法在我们看来可能有点奇怪。她说比赛是一种零和游戏,有人赢就会有人输;如果赢了她会有负罪感,如果输了会不知道自己能否调整好心态。她更愿意做基础性的研究。
所以小雨点后来也拿了很多奖,不过都是非竞赛类的、基于品格品质的奖项,例如美国国家优秀奖学金、National Leadership of Growth of Student、哈佛大学的The Book of the World等等。这类奖项的好处在于招生官的认可度会更高,因为如果是非知名的竞赛奖项,在申请中的说服力就比较弱。
关于申请文书写作
陆旖老师:谢谢燕儿老师,信息量真的很大。开玩笑地说,我作为家长听完后感觉心里受到一万点暴击,因为对小雨点来说标化接近满分这些好像都是轻描淡写的事情。我们来看下一位观众朋友提出的问题。有家长问到,文书如何确定主线和选题?推荐信应该由哪些老师出具?
燕儿老师:大学申请是个需要科学规划的事情。有人说“七年爬藤”,我觉得不能说“爬藤”,听起来太卑微、吃相太难看了,并且孩子的培养也不是七年,而是从很早就开始,到八年级进入冲刺阶段。不过在申请大学时,高中以前的所有活动都是没办法提及的,因为系统要求就是展示9到12年级的经历。
对于文书来说,打个比方,之前的各种活动、科研、发明、社区服务、好成绩就像是我们做了很多漂漂亮亮的菜,而文书是个载体,写作文书就是考虑如何把菜肴摆盘的过程。即使这些菜再色香味俱全,如果拼盘混乱或者错误,依然难以得到招生官的注意。现在有很多美食博主,他们做好菜以后选择的盘子是非常新奇、有吸引力的。在写文书时,我们选择的餐具是什么呢?是个四不像,也就是跟所有人保证“这个东西你肯定没见过”。
小雨点在写作文书时没有请任何外力帮助,所有事都是我们自己以“说明书”的思路打造的,写作和修改的时间持续了半年。写完后她交给自己的拉丁舞老师看,几天后去问老师是否看完了,老师说:“我见过你的文书吗?只有一个玩游戏的说明书啊。”这种形式会让读者一下就燃起仔细读下去的兴趣。在色香味也就是文字方面,我见到很多孩子被教导说要用高级词汇显示自己的水平,但其实没必要。绚烂的颜色是颜色,普通的颜色也是颜色,只要色彩搭配能够引人注意、令人舒服就好,不要一味堆砌华丽辞藻。另外写作时要注意激发读者联想调动所有感官,这样会更加使人印象深刻。
小雨点把自己的人生故事穿插在文书里,包括她的成就、转折、不安、自我发现等等,都是像戏曲似的一折接一折串联起来。举个例子,她写到自己作为一个“中西合璧家庭”里移民小孩的尴尬纠结,写她吃着妈妈做的中餐却不知道到底有何感受,因为自己是个美国孩子了。
另外,在申请中除了主文书外,还有几篇小论文,她着重讲了与医学申请相关的经历。比如小时候去打吊瓶,看到医生把吊瓶的针打在小朋友的头上,那些孩子看起来像待宰的的小鸭子一样,她觉得这是不对的,因而想要成为医生。其实我感觉就是这篇小论文打动了招生官,因为招生官后来还给她写了一封邮件,说看到文书特别感动。所以在写作时要投入和记录自己的真实感情。别人可以帮忙修改语言,但感情这部分是必须由申请者自己来呈现的。
关于申请中的推荐信
燕儿老师:给小雨点提供推荐信的很多,有十多位,包括她的生物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校内顾问等等。
此外,小雨点从六年级开始在图书馆做义工,后来在那里创办自己的公益辅导项目。申请大学之前,图书馆长说如果需要推荐信就告诉他。小雨点还在教堂做管风琴师,专管音乐的团长也主动提供了帮助。在大学科研项目里结识的教授也说,小雨点如果需要大学申请的推荐信就提醒他,自己记忆力不好,到时候主动说一声。
所以我们收到了很多推荐信,不过发出时做了针对性挑选。比如有些学校看重科研,那么除了必须提交的高中老师推荐信外,我们发了教授的信。有些学校看重团队协作和社会公益,那我们就选图书馆长和教堂团长的。
我曾经总结过申到名校孩子的共性,发现他们都是很聪明但是极度善良、不唧唧歪歪、没有小心眼的孩子。我问过小雨点是否发现这个规律,她说自己早就注意到了,因为每一年他们学校都会有几个录取藤校的同学,有些学生成绩很好、比赛经历也丰富,但就是没拿到名校录取。她分析认为对于那些同学,推荐人很难写出申请者是怎样的一个人。当然,推荐信的内容申请者自己是不知道的,因为申请网站上需要签协议放弃查看的权利。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小雨点的团队协作、善良助人这些应该是有所提及的。
陆旖老师:听完这些我真的很感动,小雨点又善良又有责任感。之后如果有事情,请一定多过来跟我们分享。
燕儿老师:谢谢陆姐。
关于申请方案
陆旖老师:有家长关心小雨点的独特优势是什么?申请方案是什么?收获录取后是如何做出择校决定的?
燕儿老师:有经验的老师看到学生的成绩、活动、天性就差不多能预判录取结果了。刚开始申请的时候我心里有点底,但小雨点作为孩子会紧张、会自我怀疑。为了让她安心,EA申请了麻省州立大学,因为她之前在参加了麻省大学的科研项目,得到了学校生命科学中心的资助,孩子自己喜欢这个学校,离我们家也很近。
她申请耶鲁大学的时候我是极力反对的,因为预感她进不去。她自己喜欢魔术,耶鲁大学的魔术团很优秀,每年都会全世界巡演,小雨点去校园面试时也着重谈了魔术团。我的观点是耶鲁大学长于培养政治人才,与医学科研的关系比较弱,跟她的背景和兴趣不匹配。后来也确实没录取。其他学校就是常规申请了,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达特茅斯大学等等,都是专注于科研方向的。
我的微博上有详细的名校升学路线图,欢迎大家去看。简单来说,五岁之前要重点培养好习惯,六岁到十一岁做加法、多尝试和探索;之后确定兴趣特长,做减法,做重点突破,比如喜欢科研就跟教授探讨,擅长竞赛就冲击国际大奖,认可非营利组织就做出规模;到了10年级,AP、SAT要准备起来,看自己在同龄人中的位置。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列一个细致到月度的申请计划,这个很重要,因为许多功课都是连锁反应,文书、考试、复习要按节奏进行,不要等,否则后面会很焦虑忐忑。(燕儿老师:教在麻省)
关于中美学校的对比
陆旖老师:接下来的问题我也很关心。在你眼里,中美基础教育有什么差别?各自有何利弊?
燕儿老师:我认为对比的不是利弊,而是差异,尤其对于在国内有计划留学的孩子,要考虑的是如何补上差异部分。我的总结是八个字: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深、专、抄、背”,美国“博、变、写、读”。
首先,中国的基础教育看重“深”,美国看重“博”。国内的教育方式是按照培养数学家的思路进行的,在一两百页的教科书中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美国中学的数学书有四五百页,各种概念和类型都要涉及,让孩子开阔眼界、多多尝试,但不需要深入进去。例如,微积分在美国是大学阶段的课,而高中数学有几百个课程,让孩子大开眼界,符合这个年龄段探索个人兴趣的目的。
其次,中国教育看重“专”,美国看重“变”。“专”指的是专业,就像咱们高中文理分科,让学生专注在几个科目中。美国学校更想培养批判性思维,比如上课时给学生提供ABCD多个选项让孩子自己挑,然后解释为什么这样选择,只要论证成立就可以给满分。
第三,中国孩子“抄”做得多,美国孩子“写”得多。国内学校为了增强学生的机械性记忆,会布置大量的抄写任务,我就经常收到家长的抱怨,说暑假作业要孩子把英语单词抄二十遍五十遍,有时连怎么写都要规定。这样做的弊端是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美国主张多写作,我也常在微博上呼吁写作的重要性。在美国学校,任何科目都要写论文,这也跟上一点有所关联,写作就是在培养学生充分阐述观点的能力。
第四,美国老师一般不要求背诵,但阅读任务重。正好昨天小雨点的朋友给她送来一本书,四百多页,她一个多小时就读完了。比如在这边英语课是没有教材的,不同孩子的阅读书目也不一样。
这八个字也体现在课程体系中。美国的课表是自助餐式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老师多提开放性问题让大家讨论。比如我在微博上发过一个课堂模板,里面讲课的时间不能超过二十分钟,其余时间都用作讨论。课后作业中开放性任务居多,比如八年级会让学生观察蚂蚁,鼓励使用各种食物吸引蚂蚁,然后做记录、分析、讨论。两国的考核方式也不同,国内孩子习惯于答考卷,美国老师看课堂表现、作业、大小考试、小组项目等等各个方面,有些小项目要求学生拍电影,有时是写诗和编歌词,反正只要把内容结合进去,表现形式是非常多变的。
陆旖老师:其实我还有很多问题没有问完,我们就先留着这些遗憾,观众朋友可以在群内向燕儿老师提问,也欢迎燕儿老师以后多多来与我们分享。谢谢!
特邀嘉宾陈华老师,做《无本地身份的国际留学生升读医学类专业的机遇和挑战(北美及英联邦本科医学类招生条件)》主题演讲
陈华老师:今天配合燕姐来分享,正好是自己家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个性化代表,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自己不仅是留学规划老师,我也是两个女儿的妈妈,所以我想从一个妈妈视角中,去发现孩子独一无二的地方。但是从留学规划的层面上来讲,因为我做了二十年留学规划,每一天都会接触不同家庭对留学方面提出的疑问,我再给予一些解决方法。
我自己的理念是:一个是要有个性,一个是要从共性,首先我们要了解共性,要有足够多的案例,足够多的经验,把共性分类后,在共性的基础上,再去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个性。我觉得好的留学规划一定是共性和个性能够有机结合,结合今天小雨点个人成长之路,我也想从一个规划老师的角度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申请医科本科,如果没有美国当地身份的话,每一个从业的老师可能都会先泼几盆冷水,不建议大家在本科阶段的时候去选择医科。我觉得主要是这几个方面的因素。疫情下申请院校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多国联申的概念,因为好的教育资源在美国当然是一个头部资源,同时在一些其他的英语国家,甚至非英语授课的国家当中,也有很多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去选择到。所以我想基于小雨点这个成长分享一些共性的申请流程。
今天在这个平台给大家分享医科相关的一些知识,第一点是医学院的这个教育体系:基本上是分两个大的流派。一个是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本科阶段的时候是不设医科的这个学位的,所以一般来讲是要求申请人已经获取了第一学历,有了一个本科学位之后,再去申医学相关的专业,这一点上北美是一致的。
如果说想进入到北美地区的医科类的专业,一般来讲我们会推荐在本科阶段可以核心选择以下相关专业来做一个预备。有些大学本身具有医学预科,他也是可以四年拿一个本科专业的。那么,这个医学预科或者是法学预科就是为了将来想进医学院或者想进法学院的学生来申请的,所以它即是一个本科学位,你也可以学完了之后不申医学院,同时你也可以选择一些跟医学相对应的学科比如说我们选择比较多的像,选择生物、化学,或者刚才我说的这种医科的预科,这都是想进医学院的学生在本科阶段选择比较多的。当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人文学科的,比如说心理学或者神经科学这方面,都是跟医学比较相关的,这也是大家比较倾向的一种选择。
因为身份的问题,在竞争医学院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考虑下,一般我们在申请的时候没有当地身份。不太会建议去申医学院,第二就是说跟医学院特别相关的敏感的专业,比如说临床医学,制药,然后生物医学工程,这些专业竞争非常非常激烈,第一是这个培养人数有限,每年的招生数量是要远远低于一些基础学科,比如生物、化学、物理、数学招生数量很多,但是医科相关每年招的数量是很少的,这是第一点很难进。
第二个我给大家分享一个例子,我去年做了一个美高的同学,他是拿大陆护照,但是他很小就去佛罗里达州一个学校,也算是佛州排名比较好的一个高中了。他持的中国护照,那个男生的就是语言能力也不错,数学、化学、生物这些专业都非常好,当时在跟他沟通专业选项的时候,因为他自己家里也有从事医科的,他说我一定要学生物医学工程这个专业,那我就跟他讲生物医学工程主要学什么的,比如说我们平常去医院去看X光啊,或者是要做CT,就这种以大型的医疗的仪器都是医学工程这个领域要学的,所以是集了数学、物理、电子然后这个医科相关的这些知识都有,也是一个热门专业。学生非常坚持,所以我们当时ED和EA都选了,大概有6所学校一起申了,全部申了生物医学工程,我也跟他讲了可能会录取上比较困难,但是他成绩各方面也都蛮好。
然后就还是坚持尝试了,而且他在美高学了很长的时间,但是最后录取的结果是EA和ED全军覆没,一个都没有录,所以我们在ED2的时候就去掉医学这个关键词,就换成了生物工程,在ED2 的时候凯斯西储大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他录取了,所以就是非常典型的,就是因为前期定了一个敏感专业,他自己的条件如果是ED1再加上杠杆儿的话可能能申到比凯斯更好的院校,当然最后返校了之后学生家长也非常满意,很喜欢这个院校的,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这种例子比较多了,所以我想从这个实际的工作角度来说一些。
那如果是想读医科,相对来讲本科有没有开设医科的,这就是我刚才主题当中想跟大家提到的,就说欧洲的一些体系,尤其英联邦以英国为主的体系,就有本科开设医科相关的课程的,所以这一点我想跟大家说,如果是说你想本科就直接学医的话呢,那么选择英国、香港以英联邦这个教育体系为主线的,有很多国家都是可以选择的。那我就重点来跟大家分享英国,英国的本科他是开设临床医学的本科,或者就是牙医,其实我们说到医学他的细分方向是很多的,临床医学这是看人的,兽医是看动物的,然后牙医是是看牙的,这几个其实在本科阶段都是有设置的,所以大家在搜索一个项目的时候,也不要只是看M开头的,因为牙医就是D开头的。
这几个都是医学相关的,如果大家想申请的话,可以把这几个医科相关的专业都来做一个比较,我们以临床医学和牙医这两个开的比较多的课程来做一个举例。比如在英国,临床医学和牙医基本上是四到五年制的学位,因为我们知道英国,在英格兰地区的本科只有三年,所以医学一般来讲要比本科普通的学位至少要长1-2年,这是第一个学制上的不同。
第二个申请英国的时候,因为英国的体系是在高中阶段你要选跟大学相关的一些核心课了,所以他会要求申医科的学生,你的高中必须有这几门课,这必修的三门课是数学、生物、化学,如果你其他的加物理之类的也可以,所以这就要求如果是我们从美国体系去申,至少AP上要有生物,化学,数学这几个AP课程,才可以申英国的医科的专业。
然后从入学要求上,医学院确实在成绩要求也比较高,一般来讲就是说,如果你申的是一个普通专业,申请医学院的话可能就是要求你三个A了,所以在校成绩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还有一个就是,英国的医学院以及牙医他都有一个入学考试,我们知道如果申英国只拿AP成绩、高中在校成绩就行了,他不需要像美国考SAT1或者SAT2。但是医学院就不一样,如果是申英国的医学院,额外也要准备2个考试,第一个是UCAT,还有一个是生物医学入学考试叫 BMAT。就是说这两个考试之间可以选一个,才可以申请本科,进入英国的医科类的专业。
那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美国的专业选择,除了临床类的,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什么替代性的,这样可以确保自己的申请成功的概率,如果真的很执着的想学医科,也可以选择到欧洲体系英国为主这些院校,从本科就开始科班也是可以的。
特邀嘉宾Karen Chen老师,做《美本申请中参与大学线上宣讲会和访校活动的重要性)》主题演讲
美国大学每年都会举办大量的招生活动,包括线上宣讲、线下访校、教育展会等等,为有潜在学生提供一个与校方直接沟通的机会。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线下活动大多被取消,但如果各位查看官网,会发现线上宣讲的场次依然很多。这些活动是值得参加的,除了能够了解到最官方、最权威的信息,也能带来一些惊喜。
我们曾经有一位学生在美高就读,持大陆护照,梦校是波士顿大学,SAT1300左右,托福考出99分,高中成绩单、SAT2、AP都不太理想。这个背景申请BU是比较危险的。
在申请季,波士顿大学的招生官去她们学校走访宣讲,同学收到消息后就询问是否应该参加。我们提醒她一定去见这位招生官,而且要有互动、留联系方式、发感谢邮件。在去之前,导师还带着她准备了针对性的提问,后续也按计划跟招生官交换了邮箱,做了很简单的邮件联系。这件事看似只是在展示对梦校的热情,但对后续的录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这位同学ED了波士顿大学,没有录取,给了延期(defer)的决定。大家如果对BU的录取习惯有所了解,会知道它是“海量defer王者”——不爱发拒信,但会给大量defer,而且转正概率极低,历年都是千人中转正不到五个,坊间传闻“收到BU的defer就躺平别挣扎了”。
但她是真的喜欢BU。虽然一直清楚录取难度、有心理准备,但收到defer的时候还是泪洒当场。我们沟通后决定发love letter,争取一线生机。第一封信写得比较亲密和个人化,直接发给了那位招生官,写自己收到defer后很难过,但依然愿意做一切努力,询问是否可以给面试或转入ED2的机会。面试官的态度很温暖,不过拒绝了面试和ED2,但保证邮件中所有的信息会被转交给招生组委会。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我们持续发了向招生办和招生官发了数封邮件更新动态,最后终于等到RD结果发布:这位同学拿到了免申转学录取。录取信中写到:根据申请者的整体情况,校方无法直接录取,但是感动于她的热忱和努力,大二可以免申转入波士顿大学。
在此也分享一些与招生官沟通的技巧。第一,我们与招生官见面时往往是一组学生对一位招生官,那么给对方留下印象就很重要。建议大家提前准备自我介绍和问题,对学校和项目做好研究,交谈时既展示自身、也展示对学习的了解。但这只是开始。第二,见面后给招生官发邮件建立直接联系,后续就有很多发挥空间了。例如,本科申请的ED结果在12月中旬前后发布,接下来就是圣诞节和新年,没拿到录取的同学们拜年邮件就可以发起来了。再例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同学是申请传媒方向的,而传媒就比较看重沟通和展示能力。在其中一封love letter中,同学邀请招生官来听自己参与组织的校园音乐会。这个邀请的重点不在于对方是否会来,而是刷存在感、展示诚意。
前面说到今年线下活动大多被取消,建议大家就不要错过线上宣讲了。我们可以查看官网的Perspective Students或申请页面,一般都有留联系方式的地方,提交个人信息和邮箱后大学会把我们录入系统中,之后就能够很容易地收到活动通知邮件了。
主持人:特别棒,从Karen的分享中,我学习到凡事态度第一、印象很重要,并且要不断建立联系。
特邀嘉宾衣艳老师,做《美本名校申请文书写作的误区》主题演讲(精华)
标化考试的成绩是冰冷的,但文书是有温度的。招生官就是想通过有温度的文书来发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备什么样的特质是否跟学校想要找的人一致。人有个性,学校也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有你的个人特质跟学校的匹配上了,录取的机率就会增大。
好的文书首先故事性要强,逻辑条理清晰,吸引人想要看下去。不要有语法,词汇时态方面的错误(这体现学生的基本态度),能够表达出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鲜明特质,学术潜力,文书中体现的信息要跟申请中其它的材料起到互相佐证互相支撑的作用,至少是不能互相矛盾的。否则你的申请的真实性就会引起质疑。
问答环节:
美国留学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燕儿姐:知识的学习是单一的线,而人格的培养是全面立体的,知识是无疆界的,环境是最重要的,学习是取长补短,中国人对教育方面的重视无人能及,要给孩子更大的池塘。美国的环境节奏相对较慢,可以给孩子很多尝试和机会,如果没有来到美国小雨点不会成长成一个善良的,丰富的,爱好广泛的,心怀善意的,乐于助人的人。
提问:中美脱钩是未来几年的一个趋势,对于高中生的课程选择和将来专业的选择应该如何避免敏感专业?
燕儿姐:脱钩是不可能也不太现实的,做为两个超级大国,人民的思维觉醒,目前的矛盾就像小两口打仗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反转就是在一瞬间,合一定会合,大选结束后会有一个定论,大家再耐心等等,四个月以后就会有结果。留学是必然的,从五四运动时期就开始有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要不跟政府敏感领域有挂钩的话都不会有大问题。抛开政治,民间的交往还是友善的。政府之间神仙打架,老百姓还是过自己的小日子,该干嘛干嘛。
水是流动的,一个地方堵了,我们更改一下河道就好了。美国政府限制的专业也就是他们害怕我们发展的,也恰恰是国内最需要的东西,我们更要想法设法地去学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接触了世界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是这么渺小。不管你读多少书,都不一定会有亲身经历这么深的认识。
张伟用老师:那么上面的几位老师有没有想分享一下观点的呢?
陈华老师:我可能还是比较务实一点,因为我们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我觉得政策的变化对行业来讲是一个直接的冲击,从长远来讲我们从业人大家都是非常乐观的,但现实的话可能就有很多的学生因为政策受到直接的一些影响,比如我今年有一批学生,其实都已经申的非常好了,比如说北航、哈工大、藤校这样的。而且计算机、电子这一类刚好受到政策的影响,当然从解决方案上来讲的话,因为水是流动的嘛,你这边稍微堵了一下,我就改变一下河道就好了。
这个专业领域可能会有一个直接的影响,但我想的这个肯定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政策,我现在一直在强调,我们从世界的层面横向的去看,如果计算机、电子专业在英国、澳洲、荷兰都有一些很好的院校那么大家也可以去这些国家。我觉得世界已经到了这种信息化,国跟国之间的这种连接是不可割断的。
其实任何的危都伴随着机,这是我特别想跟大家讲的一点。因为你看在研究生申请上,制裁清单上都是一流专业985高校的学生。这些最优秀的学生暂时遇到一些阻碍,他可能转到其他国家,如果你很坚定的这个时候入场,如果你是很普通的211院校的,甚至你不是985或者211,原来最竞争激烈的时候你可能不能被你最理想的院校录取,但是这个时候,当一部分人被迫离场的时候,那不就是另外一部分人最好的入场机会吗,所以我觉得危和机是个相对的概念,学生和家长一定要有这样的概念。
第二点是大多数我接触到的国内的家庭,尤其是知识层面比较高的这些家庭,在看重教育水准这件事情上,都非常坚定美国最好,在这一点上我个人接触到的家庭是非常非常坚定的,所以大家就得出一个共识:我一切准备还以美国作为首选,所有的考试,所有的入学,所有的规划,所有的活动,我都是按照美国的作为目标。但跟原来不一样的是,原来我只针对美国,现在我把美国作为一个主申。因为美国准备周期会长一点,要求的活动、申请材料、考试的周期都要长一点,我们只需要把美国做主申,其他国家也同时准备着,可以着手多申请几个国家。
提问:如何看待美国学校的快乐教育,快乐教育能把孩子送到顶尖名校吗?
燕儿姐:快乐教育的概念是90年代末进入中国,人们对快乐教育有些误解,认为对于孩子只快乐,不教育。美国的快乐教育指的是把学习融入到各种各样的小游戏中去快乐地学习。美国的课堂,老师的讲解只占20分钟左右,大部分是留给学生们的讨论,角色扮演,做presentation, 用轻松的方式去接收新知识。用快乐的方式去学习,而不是只快乐不教育,也是一样可以进名校的。
提问:陈老师,我女儿想去美国法学院读JD现实吗?好就业吗?
陈华:这个问题其实跟读医科是有共性的,但是法律这个专业准入门槛可能比医科要稍微宽松一点,如果孩子人在大陆地区的话,想直接考JD,第一还是要在国内拿一个本科,不需要是法律相关的,但是大多数是在人文学科就好了,给你建议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现在国内从本科毕业了后,去申一个LLM法学硕士,这个是一年制的,这个准入门槛就会低一点,只考一个托福就可以了,GRE也不需要考。学制是一年,我们做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如果直接申JD会比较难,因为难在两点,第一是JD确实每年录的人数,顶尖学校可能一年一个专业就招20个人,所以你是很难进去的,但是LLM法学硕士招生就比较多,比如说一个法学硕士一个学校一年可能招80个-100个,这个概率就大很多。
还有一个JD难进的一个点主要在于说需要考一个LSAT法学院入学考试,这个考试的通过率也非常低,所以很多学生可能在准备过程当中卡在这个考试成绩上,因为我们说的留学规划一定是严丝合缝的,就不要留出来人生中两三年宝贵的时间,去为一个GRE考试或者法学院考试做准备,我是强烈不建议的。如果有条件能够考取法学院考试,那也可以直接去申请JD。大多数情况选择一个曲线救国的方式,先考一个LLM这个比较好申请,那么进去之后,因为在纽约州还有很多的州,国际学生只拿了一个法学硕士,能够在当地考律师资格的,那你有职业资格了,那你也不一定非要读JD了。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先拿LLM做一个跳板,在LLM期间做一个法硕LSAT准备,当人已经在这个法学院了,一些教授对你的能力也是有认知的,这个时候再转到JD的申请,成功概率就会好很多,这是我的建议。
特别鸣谢:本文的完整版总结由光远留学友情支持。如下内容由光远留学提供:
光远教育是由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及复旦大学校友成立,专业为海内外学生提供高端留学和求职咨询的教育机构,全团队具有海外顶尖高校的教育背景,以及投资银行、私募基金、咨询公司、教育培训等行业的从业经验,指导学员录取哈佛大学商学院、芝加哥大学、波士顿学院、帝国理工、伦敦政经学院、多伦多大学等院校。
张伟用老师在美国做研究学者,研究课题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学业与职业发展。通过《美国西部新闻》开设“美国留学”专栏,向世界各地中文读者介绍美国大学情况。欢迎读者朋友们和我交流互动,我很乐意和大家交流美国留学相关疑难问题,帮助大家顺利实现理想的留学计划,也丰富我的研究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