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传近半个世纪的海南黎锦龙被制作技艺续上啦

龙被是黎锦中最上乘的艺术品,是黎锦的精华所在,是黎族织女融合黎族文化、汉族文化、宫廷文化的视觉呈现,是具有独特审美特质的艺术珍品。龙被曾是朝廷贡品,体现了黎族先民织造黎锦的精湛技艺,是黎族先民具有美好生活向往的象征性载体,意义非凡。

符秀英历时 6 年于2020年8月独立完成的麒麟呈祥龙被
尺寸:长212㎝×宽108㎝

然而织造龙被的技艺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有关专家认定为该项技艺已失传,也就是说在海南黎族五大方言的织造技艺中不再有所体现,而只能从历史记忆深处、从图文记录上才能感知龙被的精妙。自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绣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海南省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黎锦技艺的保护力度,黎族织女从当年的不足千人发展到如今的两万多人,白沙黎族自治县的黎锦双面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符秀英更是卯足了干劲,不断研究黎锦纺、染、织、绣四大工艺、挑战自己,反复实践,经过近六年的技艺探索、和提炼,逐渐形成了具有“秀英风格”的双面绣技艺。

符秀英正在织造龙被

符秀英老师以坚定意志、顽强拼搏精神,每天织作十小时以上,数次返工,以个人智慧历数年寒暑而不缀,始终坚信自己能够在先祖黎锦织造相关资料中寻找到织造龙被的价值信息,始终坚信自己能够通过这些价值信息再现先祖织造龙被的精湛技艺。

符秀英织造龙被过程中与专家交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龙被专家蔡於良老师的多次指导下,符秀英个人独立制作的龙被终于成功了!2020年8月12日,原省非遗中心主任邓景华看了后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才是黎族龙被”。符秀英以不服输的干劲和韧劲,再现了龙被艺术珍品的灿烂。由此延续了自上世纪以来龙被织造技艺的断裂,弥补了这个时期黎锦龙被织造的历史信息,开启了黎锦龙被织造的新纪元。符秀英老师正是明白了黎锦织造技艺的历史诉求,明白了作为黎族优秀儿女、作为代表性传承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明白了黎锦艺术品在自贸港建设中的应有贡献。她毅然决然,凭借个人自身微博之力,投入到黎锦龙被织造技艺的发掘中去,不惜一切代价钻研学习,遇到困惑之处就四处请教,即便是在织造过程中因为针脚、色线、尺牍这些熟练的巧工,她还是会仔细聆听专家学者们的建议,始终保持谦虚态度在龙被织造的历程中前行,即便是荆棘丛生,也从未放弃。体现了黎族妇女的优秀品格。

龙被是黎族独有的能够体现黎族审美特质的艺术珍品,它并不是单纯的纯审美艺术品,而是黎族文化表现的一种载体,体现了黎族人民意愿。

符秀英:海南省黎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省级黎锦双面绣非遗传承人,曾获得海南省南海工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文化部表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海南省黎锦艺术博物馆供稿)